本网讯(记者 江飞波)如果不是地震,这个季节应该是吉隆最美的时候。5月4日,记者从吉隆县出发,沿着吉隆藏布河而下,海拔一路下降,映入眼帘的依次是雪山、瀑布、杜鹃花。再往前,就是破损的房屋和整齐排列的帐篷……
不到受灾最严重的灾区,不知道救援有多难。4月25日的强震,让吉隆县到吉隆镇的路和吉隆镇到萨勒乡的路都中断了。救灾物资无法第一时间送到群众手里。万幸的是,这两条生命通道都在一天内打通了。其中吉隆县到吉隆镇的塌方路段,在地震当晚就抢通了。
我们了解到,4月25日晚上吉隆县到吉隆镇道路抢通现场,吉隆县几位县领导在得知可能短时间内道路难以疏通的情况下,每人背负一些救灾物资徒步穿过塌方区赶赴吉隆镇,现场县领导无一例外。
5月4日,日喀则市副市长巴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以人为本、第一时间救人、安全转移群众,是抗震救灾前期阶段的重中之重,很多领导干部都是熬夜红着眼睛奋战在抗震救灾一线,各级领导干部党员的表现,高效、科学,令人满意。
昨晚11时许,萨勒乡抗震救灾指挥部在帐篷内召开会议,总结一天来的救灾安置工作情况:医疗组反映群众就诊数量、灾民生病类别,反映药品库存问题;教育组反映学生上课情况,上报学生还需要的物资;物资保障组反映物资发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群众新的需求和诉求;治安组反映当前要提醒群众的注意事项;后勤组上报当天为即将转移的拉比村村民搭建帐篷的数量,以及炉灶棉被食品等储备情况……
都是当前面临的问题,在20平方米的帐篷内提出,也在20平方米的帐篷内商定出解决方案。吉隆县副县长普布多吉介绍,从抗震救灾指挥部成立起,他们每晚都要开一次会,盘点一天的工作有哪些不足,哪些经验可以借鉴,明天的工作重点是什么,一切都是详细的,安排到人,责任到人。
5月6日,又是全新的一天。在祖国的西南边陲,有一个受地震灾害影响的村子——拉比村,全村43户175名村民今天要全部转移至吉隆县萨勒乡,转移路上有高山险阻,有塌方、落石,还有那些对家乡恋恋不舍的村民……但萨勒乡已经准备好了,我们都准备好了。
路,再远再难,我们没有将拉比村遗忘,更没有放弃。哪怕更远,更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