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宣传贯彻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宣传标语:

1 .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 2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奋力推动新时代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 3 .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 抓好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 4.确保国家安全和长治久安 确保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确保 生态环境良好 确保边防巩固和边境安全 5.增强"四个意识" 坚定"四个自信" 做到"两个维护" 6.治国必治边 治边先稳藏 7.依法治藏 富民兴藏 长期建藏 凝聚人心 夯实基础 8.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9.保护好青藏高原生态是对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最大贡献 10.维护祖国统一 加强民族团结 建设美丽西藏 11.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12.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宗教观 13.增进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14.缺氧不缺精神 艰苦不怕吃苦 海拔高境界更高 15.党的光辉照边疆 边疆人民心向党 16.感恩党中央 感恩伟大祖国 感恩新时代 17.为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努力奋斗

服务大厅 |

西藏网上信访大厅

|

西藏党员教育网

|

违章查询

|

藏汉互译

|

就业招聘

|

社保办理

|

企业信用查询

|

更多

西藏网群 |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 中国西藏新闻网

西藏旅游信息网

西藏文化网

西藏气象

西藏教育考试网

|

拉萨

城关区

当雄县

堆龙德庆区

曲水县

墨竹工卡县

达孜区

尼木县

林周县

|

日喀则

桑珠孜区

亚东县

江孜县

白朗县

拉孜县

萨迦县

岗巴县

定结县

定日县

聂拉木县

康马县

仁布县

南木林县

谢通门县

吉隆县

昂仁县

萨嘎县

仲巴县

|

昌都

卡若区

江达县

贡觉县

类乌齐县

丁青县

察雅县

八宿县

左贡县

芒康县

洛隆县

边坝县

|

林芝

巴宜区

墨脱县

波密县

工布江达县

米林县

察隅县

朗县

|

山南

乃东区

错那县

扎囊县

贡嘎县

桑日县

琼结县

曲松县

措美县

洛扎县

加查县

隆子县

浪卡子县

|

那曲

色尼区

嘉黎县

比如县

聂荣县

安多县

申扎县

索县

班戈县

巴青县

尼玛县

双湖县

|

阿里

噶尔县

普兰县

札达县

日土县

革吉县

改则县

措勤县

www.souxz.cn
网站首页>民生快报
截至2019年底,昌都市累计减贫19.46万人
2020-12-06 09:48:10 来源:快搜西藏 阅读量:869
分享

3.46万户17.05万人,贫困发生率24.95%,这是2015年昌都市识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数据。

面对脱贫路上的艰难险阻,近年来,昌都全市党员干部群众披荆斩棘,迎难而上,聚焦“两不愁三保障”,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干劲,举全市之力推动脱贫攻坚工作。

5年过去,昌都脱贫亮出了一份耀眼的“成绩单”。截至2019年底,全市累计减贫3.84万户19.46万人,贫困村退出1127个,实现了11县(区)脱贫摘帽。

上下联动彰显使命担当

脱贫攻坚是场硬仗,必须付出百倍努力。5年来,昌都市制定符合昌都实际的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意见,编制全市“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和15个分项方案,出台符合昌都实际的一系列配套政策,做到了脱贫攻坚有规划、有目标、有任务、有措施、有时限、有主体。

脱贫攻坚任务能否高质量完成,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队伍。

向巴旦曲是洛隆县孜托镇加日扎村选派支部书记。短短5年时间,加日扎村便实现了华丽蜕变,从2015年的“空壳村”“薄弱村”到如今的全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1.2万元。

2016年以来,昌都市先后选派114名市、县机关优秀年轻干部和298名优秀“三类人员”进入乡(镇)领导班子,选派市、县、乡三级2481名机关优秀党员干部担任村(居)党支部第一书记,将837名优秀干部调整到深度贫困村……广大一线扶贫干部用实际行动带领贫困群众走上脱贫致富路。

脱贫攻坚人人都是参与者。在芒康县德吉康萨安置点,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家庭有不少,曲珍两口子就是出了名的肯干愿干。

2018年4月,曲珍一家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来到德吉康萨安置点,依靠扶贫小额信贷,曲珍成了甜茶馆的老板娘,丈夫拉桑在县城跑起了出租车,全家月收入近万元。

和曲珍家一样,越来越多的藏东贫困群众纷纷依靠自己勤劳的双手脱贫致富,实现了从“要我致富”向“我要致富”的转变。

凝心聚力提升“三保障”水平

在脱贫攻坚战中,昌都市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凝心聚力抓好饮水安全、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保障等工作。

在全面改善农牧民群众安全饮水工作中,昌都市始终坚持“一条底线,两个重点”,分类制订了维修、新建、改造等巩固提升实施方案。

2016年,昌都市实施了第一批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总投资2100万元,重点解决36个易地扶贫搬迁点2869户12858人的饮水问题,2017年7月底全部完工,同年8月15日整体投入运行。

2018年以来,昌都市又先后筹措资金7.8亿元,用于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建设。目前,全市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3%,农村集中供水率达到99.5%,供水保证率达到95%。

教育优先发展是昌都市既定战略。在严格落实15年免费教育和40项国家、自治区学生资助政策基础上,昌都市建立健全昌都籍贫困学生精准扶贫教育资助救助制度,实现了所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覆盖。

已脱贫的芒康县嘎托镇嘎托村加它一家,现在的幸福生活令人羡慕。

在加它一家最艰难的时候,不仅享受到了诸多扶贫惠民政策,三个孩子上学也得到了教育扶贫资金救助。加它说:“孩子是我们的希望,国家的好政策让孩子接受教育,改变命运,相信我们的日子会越过越好。”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近年来,昌都开展的健康扶贫行动为因病致贫的群众送去了一个个“大礼包”,筑牢了致富奔小康的希望之基。

住房安全有保障,幸福生活才有盼头。从类乌齐县桑多镇恩达村上空俯瞰,临近紫曲河的几十套新建平房,是该村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该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于2017年4月动工,2017年11月,37户155人搬进了新房。

数据显示,2016年以来,昌都市共建设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268个,安置建档立卡贫困人口9.9万人,目前已全部实现入住。同时,累计投资2.78亿元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68万户,农牧区贫困人口危房实现清零。

多措并举促群众持续增收

持续增加农牧民收入,是近年来昌都市精准扶贫工作的重点任务。

近年来,昌都市围绕“五大养殖基地”和“七大种植基地”产业布局,重点扶持深度贫困地区种植、养殖、加工、旅游文化、商贸流通、资源开发等产业项目。

家住贡觉县阿旺乡莫农村的普巴,4年前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2017年,在贡觉县阿旺绵羊养殖帮扶政策的扶持下,普巴领到了50只阿旺绵羊。

3年过去了,他家的绵羊数量发展到了近100只。

根据扶持政策,在保持总数50只绵羊的前提下,每成活2只小羊羔可以出售1只成年羊。普巴掰着手指高兴地说:“今年底,我可以卖15只羊,按市场价每只2500元算,能赚接近40000元呢!”

累计开工产业扶贫项目848个,完工产业扶贫项目720个,带动10余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这是昌都市发展精准扶贫产业的答卷!

绿色生态经济,既绿化国土,又富民利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生存条件差、但生态系统重要、需要保护修复的地区,可以结合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探索一条生态脱贫的新路子。”

“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2015年来,察雅县发展万亩经济林时的承诺。

如今,5年过去了,11985亩、52万余株的杂交构树、苹果树、桃树等经济林已初见成效。

万亩经济林不仅“绿了大山,绿了江岸,护了生态”,也让投工投劳的15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年户均增收4500元。

2018年以来,昌都市完成经济林建设26239亩,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1287户6211人,年人均增收3300余元;完成林木种苗基地建设11502亩,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423户1999人,年人均增收4200余元。

拓宽就业渠道、打造优势产业,强化科技兴农、加大劳务输出,搭建服务平台、提升技能水平,推动农牧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公共资源均衡配置……随着一项项促增收措施的深入实施,脱贫攻坚在藏东大地结出了丰硕成果。昌都市广大群众的思想观念、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进一步转变,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广大农牧民的生活也越过越红火。

原标题:藏东百姓美好生活“成色”足—昌都市脱贫攻坚工作综述

责任编辑:周凯妮

快搜西藏客户端

西藏窗口资讯门户

备案号:藏ICP备18000146号-6

西藏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