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宣传贯彻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宣传标语:

1 .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 2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奋力推动新时代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 3 .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 抓好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 4.确保国家安全和长治久安 确保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确保 生态环境良好 确保边防巩固和边境安全 5.增强"四个意识" 坚定"四个自信" 做到"两个维护" 6.治国必治边 治边先稳藏 7.依法治藏 富民兴藏 长期建藏 凝聚人心 夯实基础 8.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9.保护好青藏高原生态是对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最大贡献 10.维护祖国统一 加强民族团结 建设美丽西藏 11.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12.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宗教观 13.增进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14.缺氧不缺精神 艰苦不怕吃苦 海拔高境界更高 15.党的光辉照边疆 边疆人民心向党 16.感恩党中央 感恩伟大祖国 感恩新时代 17.为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努力奋斗

服务大厅 |

西藏网上信访大厅

|

西藏党员教育网

|

违章查询

|

藏汉互译

|

就业招聘

|

社保办理

|

企业信用查询

|

更多

西藏网群 |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 中国西藏新闻网

西藏旅游信息网

西藏文化网

西藏气象

西藏教育考试网

|

拉萨

城关区

当雄县

堆龙德庆区

曲水县

墨竹工卡县

达孜区

尼木县

林周县

|

日喀则

桑珠孜区

亚东县

江孜县

白朗县

拉孜县

萨迦县

岗巴县

定结县

定日县

聂拉木县

康马县

仁布县

南木林县

谢通门县

吉隆县

昂仁县

萨嘎县

仲巴县

|

昌都

卡若区

江达县

贡觉县

类乌齐县

丁青县

察雅县

八宿县

左贡县

芒康县

洛隆县

边坝县

|

林芝

巴宜区

墨脱县

波密县

工布江达县

米林县

察隅县

朗县

|

山南

乃东区

错那县

扎囊县

贡嘎县

桑日县

琼结县

曲松县

措美县

洛扎县

加查县

隆子县

浪卡子县

|

那曲

色尼区

嘉黎县

比如县

聂荣县

安多县

申扎县

索县

班戈县

巴青县

尼玛县

双湖县

|

阿里

噶尔县

普兰县

札达县

日土县

革吉县

改则县

措勤县

www.souxz.cn
网站首页>联播西藏
迎着新时代春风,携手建设美丽幸福西藏
2023-03-29 11:01:09 来源:新华社 阅读量:

太阳啊霞光万丈,

雄鹰啊展翅飞翔。

高原春光无限好,

叫我怎能不歌唱……

——《翻身农奴把歌唱》

癸卯春来,珠峰脚下草场开始泛绿,拉萨河旁垂柳换上新装,林芝的桃花灿然开放。

在一片生机盎然中,雪域高原上的各族人民,迎来又一个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

1959年3月28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一场以废除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为核心的民主改革在西藏全面展开。雪域高原告别旧制度,迈入历史新纪元;百万农奴得到彻底解放,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实现了做人的权利,享有法律规定的公民权利。

64年弹指一挥间。从巍峨高耸的喜马拉雅山到一望无垠的藏北草原,从山谷纵横的藏东南乡村到雄浑壮阔的天上阿里,360多万高原儿女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共建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

由苦到甜,雪域高原换了人间

当厚重的土地被农机犁出一道道深深的垄沟,78岁的达国杰布满皱纹的眼角泛出微笑——“今年又是一个好光景。”

达国杰的家位于日喀则市江孜县江热乡加堆村。随着近年来乡村振兴的大力推进,村里面貌焕然一新,藏式新房特色鲜明,硬化村道平整开阔,公共设施一应俱全。

“我生长在这里,对土地有深深的感情。每年往地里播种,等庄稼成熟打成粮食,我的心很踏实。而在旧西藏,这地上长出的所有东西都要给农奴主交税,苦日子过怕了。”回忆中,达国杰思绪飘回从前身为农奴的岁月。

加堆村一带,在旧西藏时期是农奴主的庄园——“亚西平康庄园”。

旧西藏的农奴分为差巴、堆穷、朗生三种。当时,占人口不足5%的“三大领主”(官家、贵族和寺院上层僧侣)几乎占有西藏全部财富,而占人口95%的农奴和奴隶却挣扎在生死线上。

“旧西藏是惨无人道的,那时候领主对农奴比对牲口还要无情。”达国杰回忆道。有一年秋天,农奴们没日没夜地为领主收青稞,8岁的达国杰负责给监工的管家煮茶。由于水没烧热,管家随手就捡起一块石头向达国杰脑袋砸去,一瞬间他血流不止、晕倒在地。

达国杰遭遇的毒打深深地印刻在他幼年的记忆中,这也是黑暗残酷的封建农奴制给那一代人烙下的痛苦记忆。

“那时候,每到晚上望着天空,感觉我们受的苦比天上的星星还多,这漆黑的长夜什么时候是个头啊?”达国杰说。

1959年3月,西藏地方政府和上层反动集团发动武装叛乱。中国共产党顺应历史潮流和西藏人民的愿望平定叛乱,并领导各族人民进行民主改革,为腐朽的农奴制敲响了丧钟。

同年,达国杰一家分得50亩地、1头牛、1匹马和15只羊。“有了自己的土地,干再累的活都是开心的。那一年我们不仅吃饱了,多余的粮食还卖了钱,真正体会到做人的滋味。”达国杰说。

民主改革,这场西藏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扫清了旧社会的阴霾,为西藏开辟了光明的发展前景,也带来了人的全面解放。

从那之后,雪域高原创造了“短短几十年,跨越上千年”的发展奇迹:

——2022年,西藏地区生产总值达2132.64亿元。而1951年西藏地区生产总值仅为1.29亿元。

——2022年,西藏粮食、蔬菜、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107万吨、93万吨、88万吨,均创历史新高。而在民主改革前,广大农奴过着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生活,西藏的农业仍停滞在粗放耕作甚至“刀耕火种”的原始生产方式。

——新时代的西藏现有各级人大代表超过3.5万名、政协委员超过8000名,90%是少数民族。而在旧西藏,“人有等级之分,因此命价也有高低”“上等上级人命价为与身体等重的黄金”“下等下级人命价为一根草绳”。

……

经历过严冬,才倍加珍惜春天的温暖;经历过黑暗,才倍加珍惜光明的可贵。

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西藏将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社会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生活蒸蒸日上。

心手相牵,共同创造美好新生活

走进位于拉萨市老城区的八廓街,这条有着1300多年历史的老街,来自天南海北的各族商户“比邻而市”。在环绕八廓街的居民大院里,人们团结互助,共建美好家园。

西藏人民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广泛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三个离不开”思想深入人心,“五个认同”“三个意识”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铸牢,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2020年5月1日,《西藏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创建条例》正式实施,西藏成为全国首个以地方立法形式提出模范区创建的省份;2021年11月,西藏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提出,西藏着力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

三月林芝,桃花开放。

66岁的门巴族村民嘎迪措姆,不用像年轻时那样为生计忙碌,每月的养老金让生活不愁。现在依托村集体经济,她刚拿到今年首次分红5000元。

“村集体经济一年分红4次,我每次都能拿到几千块钱。”嘎迪措姆说,这一切都离不开村第一书记黄家斌。

2018年,林芝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民警黄家斌主动请缨,到林芝市墨脱县背崩乡格林村当一名驻村民警,并担任村第一书记。

为让当地村民利用本地资源实现收益最大化,黄家斌通过开办夜校、创办积分爱心超市打开工作局面,先后带领村民种红米和药材、开茶园,并探索成立村办企业,打造红色和生态康养特色旅游项目。在他的带领下,格林村集体收入从2017年的5000余元增加到2022年的120余万元,村民人均收入从2017年的6000余元提高到2022年的3.4万元。

开展对口援藏是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方式和渠道。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和国家机关部委、对口支援省市、中央企业派出大量援藏干部人才,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确保每项援藏工作都赋予民族团结进步的意义,赋予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义,都有利于提升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从西藏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藏族小伙边巴次仁依托“就业援藏”,选择到河北一家畜牧公司工作。仅仅1年多,他凭借过硬的专业水平和刻苦耐劳精神被提拔为部门主管,月工资从4000元涨到1万多元。

“走出高原,让我增长了见识,眼界和思维都得到很大提升。这几年的工作生活,也让我更能体会到国家对西藏的重视。”边巴次仁说。

民族团结之花,盛开在雪域高原的每个角落,也盛开在祖国的大江南北。

笃定前行,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引领西藏现代化

苍翠的雅鲁藏布江河谷中,全新的复兴号列车呼啸而过。

观察西藏的发展,最直观的是道路交通建设。

世界屋脊,山高谷深,地质复杂,加之高寒缺氧,曾经被形容是“只有藏地雄鹰才能飞过的地方”。

十余年间,西藏交通网络加速发展:拉日铁路、拉林铁路先后建成通车,川藏铁路正在加紧施工建设,目前西藏铁路运营里程近1400公里。截至2022年底,西藏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2.14万公里,乡镇硬化路通畅率达95%、通客车率达90.5%。

交通建设奇迹的背后,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反映出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的思想伟力和实践伟力。

2013年3月,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西藏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重要论述,强调西藏工作在边疆治理、国家治理中的特殊地位。

2020年8月,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党的治藏方略,鲜明提出“十个必须”的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

新时代是西藏发展最好、变化最大、群众得实惠最多的时期——经济年均增速位居全国前列,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城镇化率稳步提升。

实践证明,党中央关于西藏工作的方针政策是完全正确的。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为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带来坚实确定性。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一种新款高压锅的出现,证明西藏真正把工作做在老百姓的心坎上。

“这口锅煮的肉软烂适口,很好吃。”西藏聂荣县牧民增措从高压锅里取出一块牦牛肉,边吃边对记者说。

由于西藏海拔高、气压低、沸点低,即使炉火再旺,水温也仅在80多摄氏度,所以一口适用于高原的高压锅是群众必备的烹饪器具。

为更好满足群众需求,研发和推广适合高原地区的多功能炊具,成为西藏的一项民生工程。西藏自治区经济和信息化厅厅长郭翔说,西藏现代化炊具产业体系有效提升高原各族群众的生活品质。

南非大学姆贝基非洲领导力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谭哲理说,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西藏实现经济社会巨大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中国政府制定了符合实际的政策,如今的西藏人民物质富裕,精神富足。

日喀则市市民边琼已年过古稀,春日里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抱着孙子晒太阳。

“共产党对老百姓的好,看得见摸得着,社会主义新西藏最得人心。”谈起现在的生活,边琼竖起大拇指,“作为曾经的农奴,我从冬天走到了春天。而我们的孩子,自打出生就一直生活在春天里。”

责任编辑:格桑央珍

快搜西藏客户端

西藏窗口资讯门户

备案号:藏ICP备18000146号-6

西藏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