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宣传贯彻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宣传标语:

1 .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 2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奋力推动新时代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 3 .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 抓好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 4.确保国家安全和长治久安 确保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确保 生态环境良好 确保边防巩固和边境安全 5.增强"四个意识" 坚定"四个自信" 做到"两个维护" 6.治国必治边 治边先稳藏 7.依法治藏 富民兴藏 长期建藏 凝聚人心 夯实基础 8.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9.保护好青藏高原生态是对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最大贡献 10.维护祖国统一 加强民族团结 建设美丽西藏 11.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12.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宗教观 13.增进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14.缺氧不缺精神 艰苦不怕吃苦 海拔高境界更高 15.党的光辉照边疆 边疆人民心向党 16.感恩党中央 感恩伟大祖国 感恩新时代 17.为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努力奋斗

服务大厅 |

西藏网上信访大厅

|

西藏党员教育网

|

违章查询

|

藏汉互译

|

就业招聘

|

社保办理

|

企业信用查询

|

更多

西藏网群 |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 中国西藏新闻网

西藏旅游信息网

西藏文化网

西藏气象

西藏教育考试网

|

拉萨

城关区

当雄县

堆龙德庆区

曲水县

墨竹工卡县

达孜区

尼木县

林周县

|

日喀则

桑珠孜区

亚东县

江孜县

白朗县

拉孜县

萨迦县

岗巴县

定结县

定日县

聂拉木县

康马县

仁布县

南木林县

谢通门县

吉隆县

昂仁县

萨嘎县

仲巴县

|

昌都

卡若区

江达县

贡觉县

类乌齐县

丁青县

察雅县

八宿县

左贡县

芒康县

洛隆县

边坝县

|

林芝

巴宜区

墨脱县

波密县

工布江达县

米林县

察隅县

朗县

|

山南

乃东区

错那县

扎囊县

贡嘎县

桑日县

琼结县

曲松县

措美县

洛扎县

加查县

隆子县

浪卡子县

|

那曲

色尼区

嘉黎县

比如县

聂荣县

安多县

申扎县

索县

班戈县

巴青县

尼玛县

双湖县

|

阿里

噶尔县

普兰县

札达县

日土县

革吉县

改则县

措勤县

www.souxz.cn
网站首页>要闻
太昭古城里的民族团结记忆
2022-01-24 12:05:01 来源:西藏日报 阅读量:
分享

从工布江达县沿318国道向西行驶23公里,我们采访组来到了历史上著名的古城——太昭古城。

太昭古城是昔日唐蕃古道上的一个重要驿站。

唐蕃古道入口右侧山崖处有一处凹陷的地方,当地人称之为藏王避雨石。

相传,当年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回来时路经此地,天降大雨,松赞干布拔剑削山,让文成公主在此避雨。

这里,不管是现存的古民居,还是盘绕在半山上的茶马古道;不管是藏王避雨石,还是十八军桥,都在向人们讲述着它的过去——一部刻骨铭心的民族团结史。

从古至今,这里发生的一串串关于民族交融和民族团结的故事,谱写了一曲曲委婉动人的民族团结曲。而十八军的到来,让这些民族团结曲更加高亢、动听。

来到太昭古城,有一处比较特殊的地方——十八军桥。多年来,由于风雨侵蚀,废弃多年的木桥显得破旧凄凉。但依稀可以想象,1951年,十八军以太昭为基地,筹备粮草,各族军民在太昭修路架桥,共同保卫革命成果的历史画面。

在我们目睹了这座见证着民族团结、和睦共处的历史遗迹后,提起十八军在这里驻扎时的情景,太昭村村委会主任洛桑次成为我们讲述了一段他的爷爷何鉴与十八军之间的故事。

何鉴,云南丽江纳西族。1939年,27岁的何鉴来到太昭定居。

1950年底,人民解放军从昌都方向沿娘蒲沟下至太昭,时年38岁的何鉴主动申请为解放军翻译、修缮军备,帮助解放军筹备粮食、指路带路等。同时,解放军积极为村里平路修桥,军医为村民免费问诊治疗,技术员为村民指导牲畜养殖和农作物种植技术。

1953年,何鉴救助了一名受伤的解放军战士,每天为其治伤换药,悉心照料,待其伤好后,受伤的解放军战士被路过的部队接回归队。

1959年,何鉴被叛匪进行了惨无人道的迫害,后因解放军大部队从318国道途经太昭,何鉴幸而得救。

洛桑次成说:“我小时候,常听爷爷奶奶讲,当年,十八军官兵就是菩萨兵,他们和老百姓和睦相处,赢得了老百姓的尊重和爱戴,他们使这里的民族团结传统得到传承和发展。”

转眼70年过去了,太昭古城已旧貌换新颜,老百姓过上幸福的新生活,民族团结的赞歌依旧在不断吟唱。

“现在的日子过得很幸福,大儿子打工,小儿子读书,我们老两口务工、种青稞,每年收入8万多元,吃穿用都不愁。希望以后会更好!”46岁的太昭村村民山进祥微笑着说。

2004年,29岁的汉族小伙儿山进祥离开老家甘肃来到太昭村修建桥梁,结识了单纯善良的藏族姑娘其米,打工时的朝夕相处让两人最终在2005年组建家庭,并育有2个儿子。婚后的十几年里,他们吃的饭有传统藏餐也有中餐,一家人相亲相爱,相濡以沫。

太昭村的百姓有很多汉族的生活习惯,他们喜欢炒菜做饭,红白喜事也融合了汉族风俗习惯。江达乡太昭村第一书记边觉次仁说:“这里自古民族交往频繁,是民族大融合的地方,大家都安分守己,以礼相待。解放后到如今,各民族更加相互尊重,扶贫帮困,和谐相处。”目前,太昭村共有6户民族团结家庭,2018年,太昭古城被确定为林芝市爱国主义(民族团结)教育基地,同年,太昭村荣获林芝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

责任编辑:路静

快搜西藏客户端

西藏窗口资讯门户

备案号:藏ICP备18000146号-6

西藏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