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荣,男,门巴族,1970年3月8日出生,西藏墨脱县背崩乡地东村人,中共党员,1997年担任地东村党支部书记,2013年9月由优秀村党支部书记录用为乡公务员。
墨脱县是全国最后一个通公路的县,公路通达之前与外界的交流全靠翻山越岭、人背马驮。1993年,23岁的高荣退伍回乡。看到家乡和大城镇的差距,用自己的所学去改变家乡贫困的面貌,让村里通水、通电、通路,让地东村的父老乡亲过上好日子,带领全村人争做神圣国土守护者、幸福家园建设者,成为高荣心中最坚定的愿望。
早在1988年,地东村为了改变现状,村党支部就带领全村群众修筑林贡日水渠,希望通过改善水利设施,实现农作物增产增收,但由于地东村所在地区地质条件复杂,林贡日水渠迟迟未能修建完成。高荣回村后的第一件事便是全身心投入林贡日水渠的修筑中,他将服役时掌握的小型水电站发电原理融入水渠修建,积极发动群众,主动联系协调上级有关部门获得帮助和支持,通过人背马驮的方式,翻越雪山从墨脱以外运来设备。经过多方不懈努力,地东村于2005年建成了墨脱县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水电站,为地东村农牧民群众点亮了前进之路。截至2018年底,地东村农田灌溉支渠覆盖全村80%以上的耕地。
高荣担任地东村党支部书记期间,认真履行职责,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团结带领全村党员干部发挥党的基层战斗堡垒作用。按照上级党组织的统一部署,他活用“双红工程”,采取军地结合的方式开展基层农牧民群众党性教育,家家户户挂国旗,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同时,他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改进工作方式,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接受得了的方式同群众打交道、交朋友、做工作,努力在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的沟通中加深了解、增进感情,让群众自觉把守边护边变成自己的职责和义务,在地东村营造了“人人是哨兵,户户是哨所,党支部是战斗堡垒”的反分裂氛围。
高荣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牢记“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希望,也是一个民族的希望”,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在地东村建设了地东幼儿园,实现了地东村学前儿童不出村的目标。同时,他很重视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定期入户了解贫困户实际困难,及时跟进建档立卡贫困户最新动态,对存在“等靠要”思想的贫困户定期开展教育和引导,对存在的实际困难,高荣与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共同讨论解决办法。在地东村壮大集体经济的过程中,他立足推动党建促脱贫工作,在地东村独特的气候条件下,积极探索亚热带种植业与渔业发展,带领群众建设香蕉种植基地、柠檬种植基地、加巴热米基地和鱼塘基地,多层次多途径增加农牧民群众收入。
2016年12月,在党中央的关心关怀和全国人民的无私支援下,地东村公路建成通车,标志着地东村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高荣深刻意识到通车对地东村而言是机遇,更是挑战。2017年,高荣积极筹备地东村旅游业发展项目,通过村民大会、座谈会、专家咨询等多方论证,认真听取援藏工作队的意见建议,最终确立了地东村以旅游业为主导产业的发展思路,立足边境小康示范村区位实际,规划体验门巴民俗、品味门巴美食等旅游项目,积极争取相关资金、技术、人才支持。同时,引导群众参与扶贫农家乐、山洪灾害治理工程、公路等项目建设,在2017年为全村创收50余万元,人均增收5000余元。
25年来,高荣依靠坚定的理想信念和为民服务的决心,在党的领导下,在上级部门的关怀下,努力担当作为,充分展现了老西藏精神和“两路”精神在一名基层共产党员身上的传承和发扬。由于高荣工作优异,成绩突出,2019年被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授予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称号;2020年被司法部授予“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称号。
(本故事文字由西藏自治区党委党史研究室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