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区就业政策措施从零散扶持向集合引导转变、就业岗位从综合招聘向精准对接转变、就业区域从区内为主向内外并重转变等几个方面的转变—
夯实民生之本 托起稳稳幸福
探索企业订单班、“实习+就业”模式、组团式就业等新型就业模式,打造格桑花工程、启明星工程、蒲公英计划等就业品牌工程。
打造的“三三制”(即为一个毕业生至少提供三个有效岗位、提供三次就业指导)就业创业工作体系。
截至7月21日,各高校中西藏职业技术学院就业率达到了91.34%,而且均为企业就业。
……
这些是西藏职业技术学院就业“成绩单”,也是西藏职业技术学院以就业为导向,加大学校专业结构调整优化力度,对接产业发展需求,完善专业结构布局规划,培养输送适应西藏地区产业发展急需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所带来的就业优势。
抓就业就是抓民生。自治区党委、政府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持续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建立健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常态长效机制,政策措施从零散扶持向集合引导转变、就业岗位从综合招聘向精准对接转变、就业区域从区内为主向内外并重转变等几个方面的转变,努力实现我区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更加充分的就业。
政策措施:从零散扶持走向集合引导
从扩大企业用工需求、加强就业援藏、实施基层服务项目等10个方面开发岗位,搭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平台。
从生活补贴、住房保障补贴、求职补贴、学费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社会保险补贴、特殊政策支持、培训补贴7个方面支持高校毕业生到区内企业就业。
从启动资金、金融贷款、创业载体支持(经营场所补贴、创业服务平台支持)、财税政策、创客创业、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补贴、学费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住房保障补贴8个方面扶持高校毕业生区内自主创业。
从生活和住房补贴、路费补贴、学费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3个方面支持高校毕业生到区外企业就业。
细心观察可以发现,近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出台了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鼓励高校毕业生返乡创业、高校毕业生市场就业补贴等一系列优惠政策,统筹调整优化原有的政策措施,建立健全了一整套含金量高、操作性强的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体系。
在区党委、政府的大力引导和支持下,全区各级各部门也积极行动,形成一整套就业政策体系,支持鼓励创业就业。
自治区发改委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发挥政府投资、重大项目建设和产业规划对就业的带动作用,在制订经济社会发展各项规划和年度计划时,突出就业目标和体现积极就业政策。大力促进服务业、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努力在稳增长中促就业。牵头编制《“十三五”西藏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规划》等,进一步明确为就业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政策措施和重大项目。
以林芝市为例,该市制定出台关于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实施意见、创业担保贷款实施细则,设立1400万元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扶持基金和50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基金。截至目前,林芝市兑现高校毕业生就业补贴资金240.92万元,发放一次性创业启动资金115笔、575万元,兑现房租水电补贴33.6万元,发放社保补贴9.96万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笔、60万元。
就业岗位:从综合招聘走向精准对接
在日喀则市仁布县,“六个依托”已经是拓宽就业的重要渠道,成为覆盖全县农牧民转移就业的新平台。
如今,“六个依托”已经发挥了实效。依托劳务机构组织化输出717人、依托建筑施工企业就近就便吸纳本地农牧民790人、依托产业发展不离乡不离土稳定就业330人、依托“春风行动”招聘会送岗位就业120人、依托致富能手组建施工队带领农牧民群众在日喀则等地转移就业570人、依托政策宣讲引导农牧民在拉萨等地自发转移就业690人……一组组数据,就是对日喀则市仁布县多渠道多形式精准帮助农牧民转移就业的肯定。
同样,拉萨市也在逐步实现就业精准化。完善实名制信息,提前开展2019年应届高校毕业生实名制信息核查工作,与区人社厅、教育厅、各高校对接,全面收集拉萨籍高校毕业生基础信息,主动与山南市对接划转空港新区应届高校毕业生,采取“入户+走访+电话+微信群”等方式,逐一核实完善基础信息。
“截至目前,拉萨市2019年应届高校毕业生4735人,已经完成4325人信息系统完善工作,实名制信息完善率91.34%,其余410人正在与学生就读学校协调提供学生联系电话和详细家庭地址,确保学生在毕业前全面完成实名制核实工作。”拉萨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说。
近年来,我区积极改进高校毕业生市场招聘工作,将招聘活动向精细化分类、精准化对接转型,对应届高校毕业生就读省份、学校、专业等进行了分类,协调对口援藏省市针对我区高校毕业生专业类别提供岗位,开展就业援藏招聘活动。深入企业实地走访、宣讲政策,累计收集7.9万多个市场就业岗位,依托高校毕业生实名制数据库精细化分析,分专业大类专项组织招聘。截至目前,已举办专场招聘会243余场次。
就业区域:从区内为主走向内外并重
全面深化“援藏培训”,坚持“请进来”与“送出来”相结合,依托湖北省宜昌市援藏工作队,邀请内地业务专家3人开展厨师技能培训、培训农牧民38人;精心挑选了11名致富带头人赴宜昌市参加扶贫骨干人员电商技能培训……
山南市依托援藏培训有力促进和带动提升了一大批群众的就业技能和竞争力。
通过政府组织的区外转移就业破冰推进,实现农牧区富余劳动力从自发转移就业向政府组织引导区外转移就业模式的转变,3年来,共组织472人在天津、重庆、福建、武汉、安徽、深圳等地就业,人均年增收4万元以上……这是昌都市拓宽区外渠道促进就业的主要做法。
17个援藏省市和16家援藏中央企业在自身就业压力持续加大的情况下,积极开发提供适合我区高校毕业生的工作岗位。
6月13日,山东省东营市组织5家企事业单位赴日喀则市参加了就业援藏招聘活动。以日喀则籍高校毕业生为主,根据毕业生的学历、专业情况,有针对性地征集了部分企事业单位的用工需求,提供了东营职业学院、东营市水城雪莲文化艺术有限责任公司、山东蓝海酒店集团等5家企事业单位12个匹配度高的岗位。
这一系列工作,是我区充分利用国家针对西藏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措施,深入贯彻中央统战部等6部委关于促进西藏籍少数民族高校毕业生和非西藏生源高校毕业生就业双向流动的意见,与内地建立公务员专项考录制度,完善就业援藏机制,切实加强对接,促进高校毕业生区外就业,逐步打通并拓宽了区外就业渠道的具体体现。
自治区人力资源市场管理服务中心主任普布次仁表示,下一步,将努力开辟高校毕业生市场就业新渠道,进一步做好就业援藏工作,使更多区内毕业生走出西藏实现区外就业,为用人单位和求职者牵好线、搭好桥,提供最优质的服务,使更多西藏籍毕业生通过多渠道实现更高质量、更稳定的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