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训练室内,康复师正耐心地为托养人员进行康复训练。资料图
新春佳节之际,阖家团圆之时,西藏民政系统始终心系困难群众与特殊儿童群体。为让他们也能共享节日的温暖与欢乐,西藏各级民政部门积极行动,采取了一系列扎实有效的举措,从提升救助标准到走访慰问,从心理关怀到安全教育,全方位、多层次地为他们筑牢生活保障、传递关爱温情。在这个冬日,西藏民政用实际行动书写着温暖人心的故事,让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都能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
兜底保障 困难群众暖心过冬
春节期间,为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让他们温暖过冬、祥和过节,西藏各级民政部门迅速响应,全面落实兜底保障政策,积极开展救助帮扶行动。
自治区民政厅与财政部门协同合作,提前下达2025年中央财政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70990万元。自2025年1月1日起,全区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补助标准大幅提高。城镇低保标准从每人每月947元提升到1027元,农村低保标准由每人每年5340元涨至5790元;集中供养和城市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基本生活补助标准从每人每年14778元提至16021元,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基本生活补助标准也从每人每年8010元提高到8684元。
节日前夕,各级民政部门纷纷开展走访慰问活动。自治区民政厅领导带队深入日喀则市,慰问60户困难群众以及2家特困人员集中供养中心,发放8万元慰问金。拉萨市安排598.06万元慰问金,惠及8300户困难群众和12家福利机构;山南市争取48.9万元市本级财政资金,为7500余名困难群众发放牛粪、柴火、棉被等取暖物资;昌都市走访慰问“一老一小”、特困人员集中供养中心困难护工、城镇低保人员等,发放慰问金共计363.973万元;日喀则市投入186.6万元,覆盖1676户困难群众、18家福利机构和1家救助站,还为3334名困难群众兑现136.81万元“取暖救助”资金,并借助慈善力量为58名困难群众发放26.31万元救助资金;那曲市安排29.2万元慰问金,对54户困难群众和16家福利机构进行慰问。
此外,自治区民政厅为及时响应困难群众救助需求,安排专人检查全区74个县(区、市)社会救助热线畅通情况并通报,要求各县(区、市)民政部门严格落实值班制度,确保困难群众求助有门、救助高效。
关爱相伴 特殊儿童喜迎新春
为让西藏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度过一个温馨欢乐的新春佳节,全区各级民政部门积极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关爱保护活动。
各地民政部门组织工作人员与志愿者深入各县(区)乡村、社区,为孩子们送去大米、食用油、牛奶、棉衣及学习用品等生活物资和节日礼物。那曲、林芝等地通过“党员结对帮扶”及原籍儿童慰问等形式,为机构儿童送上新春祝福。走访过程中,工作人员积极宣传儿童保障政策,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帮助儿童了解自身权益,引导监护人掌握科学教育方法。截至目前,已走访慰问留守、困境儿童5700余人,发放慰问资金40余万元。
拉萨、那曲邀请专业心理咨询师,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为儿童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和一对一心理辅导,帮助他们排解因父母缺位或家庭困境产生的孤独、焦虑情绪,树立积极心态。日喀则组织乡镇儿童督导员和村(居)儿童主任联合社会组织,重点为震区儿童提供心理疏导服务,给予情感关怀。
春节期间人员流动大、安全隐患多,西藏各地以保障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人身安全为重点,开展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防溺水、防诈骗等安全教育活动。通过播放动画视频、现场演示、知识问答等形式,普及安全知识,提升儿童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各地还结合春节传统习俗,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西藏儿童福利院为在院儿童举办“金蟒贺岁,饺香情长”包饺子活动,并组织观看爱国主义电影;林芝市儿童福利院与市图书馆联合举办“童声筑梦爱我中华”诗歌朗诵会;阿里地区儿童福利院和拉萨市两家儿童福利院组织工作人员与孩子们制作剪纸、春联、灯笼等手工艺品,孩子们展示才艺、分享美食,营造出温馨、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增强了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记者 梁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