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索朗坚增。
位于拉萨河北岸的纳金街道嘎巴村近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的年均收入从刚开始的2000多元提高到了现在的18000多元。是什么让拉萨市城关区纳金街道嘎巴村村民在短短几年内实现了增收致富奔小康的目标?说起嘎巴村的变化与发展,村民们不约而同地提起一个人——嘎巴村党支部书记索朗坚增。
刚来到嘎巴村村委会,记者就看到一位面庞黝黑却笑容和善的大叔在帮忙把一辆轮胎陷入路旁沟壑的小卡车脱离困境。他用绳子将小卡车的尾部与自己车的尾部连在一起,随着汽车发动的声音,小卡车终于从路旁的沟壑中脱身出来。在周围村民的欢呼声中,这位乐于助人的大叔、嘎巴村党支部书记索朗坚增走进了村委会。
现年46岁的索朗坚增出生于嘎巴村嘎巴组,小学毕业后便在村里跑运输。2005年,他作为嘠巴村致富能手被村党支部发展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并被村民选为村委会主任。2008年,索朗坚增开始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就从这年,他和村“两委”班子依托政策和地域上的优势,带领全村农牧民群众走上了勤劳致富的快车道。
图为索朗坚增在帮助村民。
2009年开始,索朗坚增及村“两委”班子积极招商引资,先后把2家砂石厂、4家商混站和1家沥青厂“招”进了村。同时,积极号召有条件的村民购买卡车,帮助有意愿跑运输的困难群众贷款或者联户购买车辆,提高自身经济生活水平。
2011年至2012年,靠着运砂石、沥青等,村里的7辆车实现了年均收入70多万元。在榜样的激励和运输业利润的吸引下,许多村民想方设法筹借资金购买卡车要求跑运输。2013年开始将原有的27辆大型运输车增加至如今112辆,并集中于村委会统一管理,成立了运输车队,同时还在车队中设立单元先锋示范岗,通过量化考评,给做的好的车辆颁发流动红旗。
2015年,位于嘎巴村热组的拉萨市城投公司分公司(节能建材有限公司),占地217亩,该项目实施前期经索朗坚增牵桥搭线,将运输工程部分交由嘎巴村运输车队负责当年车队纯盈利450万余元。2016年,位于嘎巴村嘎巴组的城关区净土公司分公司(高标准奶牛示范基地)占地217亩,经索朗坚增牵桥搭线,将运输工程交由嘠巴村运输车队负责,当年车队纯利益达到1400万余元。
2010年,索朗坚增带领村民群众开展土地填土作业,共填平98亩土地,2012年再次带领村民群众开展土体填土作业,共填平152多亩土地。将原来在2010年填土土地98亩及现填152亩土地,共250多亩修建成了蔬菜大棚,以通过村民自己经营或对外出租的方式实现增收致富,据统计,该蔬菜大棚每年平均收入达37万余元。
如今的嘎巴村集体经济总收入翻了好几番,村民的年均收入从开始的2000多元提高到了现在的18000多元。“我会利用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先进地区先进集体的做法,倾注所有精力为家乡的建设做贡献。”说道未来,索朗坚增充满了信心。(快搜西藏记者 卢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