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宣传贯彻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宣传标语:

1 .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 2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奋力推动新时代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 3 .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 抓好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 4.确保国家安全和长治久安 确保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确保 生态环境良好 确保边防巩固和边境安全 5.增强"四个意识" 坚定"四个自信" 做到"两个维护" 6.治国必治边 治边先稳藏 7.依法治藏 富民兴藏 长期建藏 凝聚人心 夯实基础 8.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9.保护好青藏高原生态是对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最大贡献 10.维护祖国统一 加强民族团结 建设美丽西藏 11.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12.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宗教观 13.增进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14.缺氧不缺精神 艰苦不怕吃苦 海拔高境界更高 15.党的光辉照边疆 边疆人民心向党 16.感恩党中央 感恩伟大祖国 感恩新时代 17.为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努力奋斗

服务大厅 |

西藏网上信访大厅

|

西藏党员教育网

|

违章查询

|

藏汉互译

|

就业招聘

|

社保办理

|

企业信用查询

|

更多

西藏网群 |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 中国西藏新闻网

西藏旅游信息网

西藏文化网

西藏气象

西藏教育考试网

|

拉萨

城关区

当雄县

堆龙德庆区

曲水县

墨竹工卡县

达孜区

尼木县

林周县

|

日喀则

桑珠孜区

亚东县

江孜县

白朗县

拉孜县

萨迦县

岗巴县

定结县

定日县

聂拉木县

康马县

仁布县

南木林县

谢通门县

吉隆县

昂仁县

萨嘎县

仲巴县

|

昌都

卡若区

江达县

贡觉县

类乌齐县

丁青县

察雅县

八宿县

左贡县

芒康县

洛隆县

边坝县

|

林芝

巴宜区

墨脱县

波密县

工布江达县

米林县

察隅县

朗县

|

山南

乃东区

错那县

扎囊县

贡嘎县

桑日县

琼结县

曲松县

措美县

洛扎县

加查县

隆子县

浪卡子县

|

那曲

色尼区

嘉黎县

比如县

聂荣县

安多县

申扎县

索县

班戈县

巴青县

尼玛县

双湖县

|

阿里

噶尔县

普兰县

札达县

日土县

革吉县

改则县

措勤县

www.souxz.cn
网站首页>民生快报
学会缝纫的森布日安置户仁卓憧憬着新生活
2020-07-14 11:42:27 来源:快搜西藏 阅读量:
分享

学会缝纫的森布日安置户仁卓憧憬着新生活——在家门口,我们成为产业工人

仁卓“毕业”了。这是她第二次考试,她学会了缝纫机操作的基本技法,从培训班拿到了结业证书。

2019年12月19日,36岁的仁卓带着两个孩子,和丈夫一起从安多县色务乡2村搬到了贡嘎县的森布日,成了森布日那曲极高海拔生态搬迁安置户中的一员。

色务乡平均海拔将近5000米,1065名牧民生活在这2.3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村民们当时最大的期望就是解决好路和水电的问题。因为色务乡海拔高,基础设施不完善,冬季经常停电没水。再加上地广人稀,离县城远,有事去一趟,来回得两天,实在不方便。

仁卓说,搬到森布日后,孩子上学就在家门口,10分钟的路程,电灯也是随按随亮。更令她欣喜的是,保留原来享受的优惠政策几年不变,安多老家的牧场牛羊还都在她们家。搬下来时,村民把牛羊集体入了股,由合作社每月安排200名村民轮流到放牧点放牧。对新生活,仁卓很满意!

但时间长了,仁卓也有些焦虑。孩子住校,她平时不用操心,有些闲;丈夫从放牧点回来后,只干了几个临时的工作,现在还待业在家。虽然合作社也有分红,但那是到年底才分一次,总不能坐吃山空吧?

“今年6月,安置区有公司来办培训班,合格后会被录用。听到这个消息我很高兴,但也有一些担心,以前都是放牛放羊,不知道能不能学会?”仁卓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报了名。

报了名,了解情况后,仁卓才知道,公司名叫西藏翰林教育服务有限公司,要在森布日建厂生产校服,解决当地群众的就业问题。在建厂之前,该公司决定先办培训班,教缝纫技能,从红领巾、床单之类的简单产品做起。

“报了名我心里也没底,也不知道能不能完成公司在宣传时说的让我们由农牧民到熟练产业工人的转变。”话是这么说,但真到了6月10日培训的时候,仁卓还是打起了十二分精神,机器怎么操作,针脚怎么走,仁卓学得很认真。

经过20天左右的学习,仁卓和其他40名同学,迎来了结业考试。但由于缝纫机出了故障,仁卓又没开口讲,产品没完成,培训老师认为她还没学会,就没给她发结业证书。

直到第二次考试,“补考”的仁卓终于通过了,拿到了属于她的结业证书。“结业后,我就能被正式聘用,每月固定拿3000元底薪,超额完成还能有提成。”仁卓说,现在还只能做红领巾,每天要定额完成150条红领巾的加工任务,每多完成一条,提成2毛。要是学会做校服,提成就更多了。

“现在家里暂时没有其他额外的收入,有了这个工作,家里人都很开心。”仁卓说,她现在就是家里的顶梁柱了,对未来充满信心。

“像3村的才央,我们是一期培训班的同学,他有一个朋友叫扎西鲁姆,20多岁的小姑娘,一条腿残疾,情绪很低落。才央鼓励她也报缝纫班。现在,扎西鲁姆也打算报班试试。”仁卓说,缝纫技能培训班给了她们一个用双手编织未来的机会,所有人都想努力抓住。

西藏翰林教育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苏龙介绍,他们打算以后将缝纫机免费入户和投资建厂结合起来,促进更多百姓参与培训就业,推进农牧民转变为产业工人,并计划在未来3年,年产150到200万套校服,带动500至1000名当地百姓就业。

再学3个月,仁卓就能学会做校服了。“到时,让孩子穿上我亲手做的校服,系上我做的红领巾去上学,想想就很期待。”

阳光从培训班窗口照在仁卓身上,也照亮了搬迁安置户用辛勤的双手编织出的新生活梦。(西藏日报记者 唐启胜)

责任编辑:周凯妮

快搜西藏客户端

西藏窗口资讯门户

备案号:藏ICP备18000146号-6

西藏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