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民唐女士拨打本报热线反映,她在拉萨某老师语言艺术培训机构,给女儿报名参加了口才班培训学习。有一天,她发现女儿的口才课突然变成了绘画课,甚至课堂上做起了游戏,这让她觉得不可思议。于是,她向老师提出退课退费的请求,却遭遇培训机构扣除违约金的问题。为了讨回公道,她向多部门投诉,却遭遇投诉无门的困境。唐女士想知道: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自主收费,是否有统一标准?能否私自规定违约扣费?
口才课变绘画课
家长难以接受
两年前,唐女士在抖音上刷到某老师语言艺术培训机构,看到很多学生学习后语言表达能力提升的视频后,她觉得女儿也可以经过训练,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于是,她通过视频上的联系方式,找到了某老师语言艺术培训机构。通过沟通,她决定让孩子跟着某老师学习,当即交纳了学费。
“孩子刚开始跟某老师学习,兴趣十分高涨,回家后还自己练习说话、演讲。刚开始,我觉得自己给孩子报口才培训课是正确的。”唐女士说,口才班大课价格便宜一些,32节课缴费8576元,一节课两小时268元。
2024年9月的一天,唐女士送孩子去上课,发现某老师不在,而是换成了另外一名不认识的老师。“当时,我认为某老师可能有事情,让其他老师代课。没想到,孩子的口才课却变成了绘画课。”唐女士说,透过玻璃窗,她看到这位老师正在教孩子绘画,甚至课堂上做起了游戏,根本不是口才课。
这堂课上共有四个孩子,所有孩子家长不能接受这样的事情。下课后,唐女士的女儿表示,如果口才课变成绘画课,她不愿意再来上课。其他家长认为:虽然口才课较绘画、舞蹈等兴趣班收费较贵,但大家觉得只要能帮助到孩子,助力孩子成长,花再多的钱也是值得的。但在家长没有接到任何通知的情况下,培训机构私自改变课程内容,这是他们不能接受的。
家长要求退费
培训机构扣除20%违约金
针对口才课突然变成绘画课的情况,唐女士首先咨询了培训机构工作人员。对方给出的回答是,口才课的老师因怀孕等原因已经辞职,无法继续给孩子授课,而培训机构的某老师因教授孩子较多,没有多余的时间给唐女士的女儿授课,只能让其他老师继续授课。
针对这种情况,唐女士当即决定退课退费。当她将自己的诉求说给该培训机构的工作人员后,工作人员表示可以退课退费,但退费按照收据上的规定,需要扣除20%的违约金。
唐女士表示,孩子学费交了8576元,只上了16节课,还剩下16节课没有上,按说应该退费4288元。但工作人员扣了20%的违约金858元,理由是家长缴费时,收据上已明确注明了退学退费申请规定。缴费时间超过一个月(30天以上),申请退费的需要扣除相应的违约金。另外,收据条上还规定:“若我机构须在本协议规定期限内完成所有课程,如因学员原因导致学员未能在本协议规定期限内完成所有课程,视为学员自愿放弃剩余课程,我机构无须退还学员任何费用。”
唐女士认为,她的孩子之所以选择停课,不上培训机构的口才课,不是孩子本身的原因,而是培训机构老师的原因,所以培训机构不应该扣除20%的违约金。与唐女士女儿一起上课的还有三名同学,这些同学的家长也向该培训机构提出了异议,但得到的回复是一样的,退课退费要被扣除20%的违约金。
向多部门投诉
均回复不属于监管范围
“我首先拨打了拉萨市政府热线12345,工作人员的回复是已经将该问题移交给相关部门了,请耐心等待相关部门的回复。”唐女士说,她认为培训机构私自扣除违约金是不合理的,并决定向相关部门投诉,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一星期后,唐女士终于等到了文化部门的回复,非学科类培训机构私自扣除违约金的问题不属于他们监管。随后,她又拨打了消费者投诉举报专线电话12315,可工作人员的回复仍然是非学科类培训机构收费问题不属于他们监管……
“我连续拨打了教育、消费者协会等相关部门投诉电话,得到的回复全部为:这个问题不属于他们监管。”唐女士说,经过几番周折之后,她最后还是找某老师语言艺术培训机构的工作人员进行协商,但对方最后还是扣除了20%的违约金,她觉得非常不合理。
唐女士表示,与她女儿一起参加口才班培训的几名同学,除了一名同学同意换口才班的老师外,其余几名家长全部退课退费了。不过,这几名家长在退费的同时,该培训机构同样扣除了20%的违约金。虽然家长们认为这非常不合理,但不知道该向哪些职能部门反映问题,也不知道哪些部门可以监管非学科类培训机构收费问题。
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自主定价
收费没有统一标准
市民张女士说,因为女儿喜欢画画,她在太阳岛一家校外培训机构给孩子报名参加了绘画班。起初,女儿在培训机构学习临摹,一节课80元,后来学习素描,一节课120元。
“我有两个孩子,一个上小学,一个上幼儿园。”张女士说,她女儿报过轮滑、舞蹈、绘画、乒乓球等兴趣班。今年,女儿11岁了,每年报兴趣班的费用3万元左右,儿子报兴趣班的费用2万元左右。
市民李女士有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她为了锻炼孩子身体,给两个孩子报了乒乓球兴趣班,一节大课140元。为了锻炼女儿的形象气质,她还给孩子报了舞蹈课,一节课160元。
另外,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家长说,她的孩子喜欢弹钢琴,就给孩子在校外培训机构报了钢琴课,老师一对一上课,一节课收费260元。培训机构按照季度、半年收费的,缴费越多,优惠力度越大,所以她购买的课时比较多。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的收费标准都是不一样的,会根据市场、培训学习场地、老师资质等不同标准进行收费。
希望加大监管力度
给孩子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唐女士表示,近年来,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虽然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家长和学生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追求,但也带来了诸如教育焦虑、虚假宣传、收费过高、收费标准不统一、私自扣违约金等问题。她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出台监管政策,加大监管力度,给学生非学科类培训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2022年,教育部等十三部门印发《关于规范面向中小学生的非学科类校外培训的意见》,对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时间、收费等方面提出进一步要求。其中明确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应当遵循公平、合法、诚实信用的原则,根据市场需求、培训成本等因素合理确定培训收费项目和标准。培训收费应当实行明码标价,培训内容、培训时长、收费项目、收费标准等信息应当向社会公开,接受公众监督。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须全部进入本机构收费专用账户。面向中小学生的培训不得使用培训贷方式缴纳培训费用。不得一次性收取或以充值、次卡等形式变相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或60课时的费用,且不得超过5000元。
拉萨市教育局曾发布温馨提示,家长在选择非学科类培训机构时要做到“三看”:一看办学资质,在全国校外培训监管和服务综合平台(https://xwpx.eduyun.cn)或下载“校外培训家长端”APP,查询证件齐全培训机构;二看教师资质,从事校外非学科类培训的教师必须持有相应的教师资格证或相关资质能力证明;三看培训范围,培训项目必须在审批、登记的许可范围之内。不盲目听信培训机构的宣传单、各类视频主播宣传的内容等,家长务必与非学科类培训机构签订《校外培训服务合同》,认真研读合同条款,如有异议应当场协商修改,切实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
律师提醒
湖北维思德(拉萨)律师事务所律师黄浩表示,如按照唐女士所述,该培训机构已构成违约。因唐女士缴纳的培训费系为其子女提供口语训练培训,而非绘画培训。培训机构在未经唐女士同意的前提下擅自更改服务合同内容,属于违约行为。其次,唐女士要求培训机构按照双方服务合同约定提供口语培训,系要求培训机构继续履行合同,此时,培训机构已无法安排口语培训,唐女士可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三条规定,行使法定解除权解除合同。对于还未上的课时费,可以主张退还。培训机构要求唐女士承担违约责任于法无据。同时,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预付式消费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五条第一款之规定,唐女士还有权要求培训机构支付以剩余课时费为基数,自唐女士预付课时费之日起,至唐女士要求解除培训合同之日止期间的资金占用利息。如出现投诉渠道不明或维权困难的情形,可以考虑采取诉讼方式主张相关权益。
在此提醒广大消费者,消费者选择预付式消费时,请注意以下法律风险:经营者停业或卷款跑路导致资金损失;服务内容与宣传不符且退费困难;合同存在“概不退款”“最终解释权归商家”等霸王条款;个人信息泄露风险。
(记者 张雪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