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宣传贯彻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宣传标语:

1 .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 2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奋力推动新时代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 3 .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 抓好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 4.确保国家安全和长治久安 确保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确保 生态环境良好 确保边防巩固和边境安全 5.增强"四个意识" 坚定"四个自信" 做到"两个维护" 6.治国必治边 治边先稳藏 7.依法治藏 富民兴藏 长期建藏 凝聚人心 夯实基础 8.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9.保护好青藏高原生态是对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最大贡献 10.维护祖国统一 加强民族团结 建设美丽西藏 11.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12.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宗教观 13.增进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14.缺氧不缺精神 艰苦不怕吃苦 海拔高境界更高 15.党的光辉照边疆 边疆人民心向党 16.感恩党中央 感恩伟大祖国 感恩新时代 17.为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努力奋斗

服务大厅 |

西藏网上信访大厅

|

西藏党员教育网

|

违章查询

|

藏汉互译

|

就业招聘

|

社保办理

|

企业信用查询

|

更多

西藏网群 |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 中国西藏新闻网

西藏旅游信息网

西藏文化网

西藏气象

西藏教育考试网

|

拉萨

城关区

当雄县

堆龙德庆区

曲水县

墨竹工卡县

达孜区

尼木县

林周县

|

日喀则

桑珠孜区

亚东县

江孜县

白朗县

拉孜县

萨迦县

岗巴县

定结县

定日县

聂拉木县

康马县

仁布县

南木林县

谢通门县

吉隆县

昂仁县

萨嘎县

仲巴县

|

昌都

卡若区

江达县

贡觉县

类乌齐县

丁青县

察雅县

八宿县

左贡县

芒康县

洛隆县

边坝县

|

林芝

巴宜区

墨脱县

波密县

工布江达县

米林县

察隅县

朗县

|

山南

乃东区

错那县

扎囊县

贡嘎县

桑日县

琼结县

曲松县

措美县

洛扎县

加查县

隆子县

浪卡子县

|

那曲

色尼区

嘉黎县

比如县

聂荣县

安多县

申扎县

索县

班戈县

巴青县

尼玛县

双湖县

|

阿里

噶尔县

普兰县

札达县

日土县

革吉县

改则县

措勤县

www.souxz.cn
网站首页>麻辣都市
藏文化的名片加加面
2025-04-18 11:04:51    来源:西藏商报    阅读量:

微信截图_20250418104741.png

走进“果拉丛藏家乐”的院子,悠扬的歌声随风飘荡,客人们此起彼伏的“加面”声与面条的香味交织相融,绘就一幅别具韵味的市井画卷。这里的“加加面”,绝非一碗普通的面条,而是盐井人民生活的生动见证——它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底蕴,是旅游经济的坚实支柱,更是当地人迈向富裕生活的“金钥匙”。

“没吃过加加面,就等于没来过盐井。”这句话是当地人引以为傲的口头禅,道出了加加面在盐井人民心中的地位。这碗诞生于藏东的特色美食,以荞麦为面、藏香猪肉为臊子,辅以葱花提鲜,入口筋道,咸香中透着一丝清甜。其精髓在于“加”的仪式感,每碗仅五六根面条,刚好盖住碗底,客人一口吃完,店主便立刻续满。如此往复,食客桌上的小石子越堆越高,趣味横生。

2010年,盐井加加面被列入西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37岁的果拉卓玛,是这项技艺的传承者之一。她回忆道,早年父母在街边支摊卖面时,加加面只是再寻常不过的一道家常面食。如今,这碗面被赋予了文化符号的意义——食客们比拼碗数,最高纪录达147碗,若破纪录,还能终生免费吃面。“石头计数、民歌敬酒,这些传统习俗让吃面变成了一场热闹的仪式。”果拉卓玛笑着说。

加加面的“加”,不仅是碗数的叠加,更是当地经济的蝶变。果拉卓玛的藏家乐,正是这一变化的缩影。十年前,盐井交通闭塞,加加面仅靠口耳相传。随着公路贯通和旅游开发,果拉卓玛抓住机遇,将自家小院改造成藏式民宿,推出藏香猪、牦牛肉等特色配菜,并通过拍摄短视频,发布到各大社交平台,以此来拓宽客源。

2024年,“果拉丛”更被认定为第二批“西藏老字号”,成为芒康旅游的金字招牌。这张文化名片,巧妙串联起传统与现代、美食与旅游。食客们围坐长桌,边吃边数石子,笑声不断;民歌敬酒环节,果拉卓玛高歌藏曲,客人“三口一杯”一饮而尽。这些互动让加加面从单纯的就餐体验,升华为沉浸式的文化之旅。来过的人,对此饮食文化最直观的感受便是:“吃的是面,感受的是藏家人的热情好客。”

从街边小摊到非遗老字号,从养家糊口到增收致富,果拉卓玛一家用行动证明了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创新,而创新的动力源于对生活的热爱。近年来,当地政府也将加加面作为旅游推广的重点。芒康县依托“三江并流”的壮丽风光,将加加面与民俗表演、非遗手工艺结合,打造出一条特色文旅线路。

如今,加加面摊位遍布盐井甚至西藏各地的街头,吸引了许多网红博主前来打卡。一碗面“加”出了芒康的文化自信……夜幕低垂,“果拉丛”院中的歌声依然嘹亮。碗中的面条依旧只有五六根,但碗外的故事,早已越“加”越多——关于传承,关于改变,关于一碗面如何“加”出盐井人民的幸福新生活。(文/记者 旦增玉珍 德吉央宗 图/记者 阿旺尼玛

责任编辑:索南措姆

快搜西藏客户端

西藏窗口资讯门户

备案号:藏ICP备18000146号-6

西藏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