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宣传贯彻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宣传标语:

1 .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 2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奋力推动新时代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 3 .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 抓好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 4.确保国家安全和长治久安 确保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确保 生态环境良好 确保边防巩固和边境安全 5.增强"四个意识" 坚定"四个自信" 做到"两个维护" 6.治国必治边 治边先稳藏 7.依法治藏 富民兴藏 长期建藏 凝聚人心 夯实基础 8.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9.保护好青藏高原生态是对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最大贡献 10.维护祖国统一 加强民族团结 建设美丽西藏 11.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12.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宗教观 13.增进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14.缺氧不缺精神 艰苦不怕吃苦 海拔高境界更高 15.党的光辉照边疆 边疆人民心向党 16.感恩党中央 感恩伟大祖国 感恩新时代 17.为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努力奋斗

服务大厅 |

西藏网上信访大厅

|

西藏党员教育网

|

违章查询

|

藏汉互译

|

就业招聘

|

社保办理

|

企业信用查询

|

更多

西藏网群 |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 中国西藏新闻网

西藏旅游信息网

西藏文化网

西藏气象

西藏教育考试网

|

拉萨

城关区

当雄县

堆龙德庆区

曲水县

墨竹工卡县

达孜区

尼木县

林周县

|

日喀则

桑珠孜区

亚东县

江孜县

白朗县

拉孜县

萨迦县

岗巴县

定结县

定日县

聂拉木县

康马县

仁布县

南木林县

谢通门县

吉隆县

昂仁县

萨嘎县

仲巴县

|

昌都

卡若区

江达县

贡觉县

类乌齐县

丁青县

察雅县

八宿县

左贡县

芒康县

洛隆县

边坝县

|

林芝

巴宜区

墨脱县

波密县

工布江达县

米林县

察隅县

朗县

|

山南

乃东区

错那县

扎囊县

贡嘎县

桑日县

琼结县

曲松县

措美县

洛扎县

加查县

隆子县

浪卡子县

|

那曲

色尼区

嘉黎县

比如县

聂荣县

安多县

申扎县

索县

班戈县

巴青县

尼玛县

双湖县

|

阿里

噶尔县

普兰县

札达县

日土县

革吉县

改则县

措勤县

www.souxz.cn
网站首页>联动稿
建行年报发布,九大亮点,业务可观!
2022-04-01 10:50:59 来源:快搜西藏 阅读量:
分享

2022年3月29日,中国建设银行(601939.SH/939.HK)发布了2021年度经营业绩。过去的一年,面对国内外复杂形势与风险挑战,建设银行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纵深推进新金融行动,以新的金融思维引导金融资源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和社会民生,在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同时,自身也取得了优异的经营业绩,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

亮点一:

新效益 战略溢出效应凸显

近年来,建设银行“三大战略”溢出效应逐步显现,新金融实践硕果渐丰,在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推动“第二发展曲线”持续上升,C端、B端和G端发展新动能充分释放,综合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业务发展基础不断夯实,风险管控能力不断增强。

报告显示,2021年,建设银行经营发展质效良好,盈利增速显著回升。实现经营收入7,647.06亿元(国际会计准则,下同),同比增长7.07%;实现净利润3,039.28亿元,同比增长11.09%,两年复合增速6.25%,达到近年来新高;平均资产回报率(ROA)和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ROE)分别为1.04%和12.55%,同比分别提高0.02和0.43个百分点;成本收入比27.64%,继续保持良好水平。

建设银行收入结构进一步优化,非利息收入占比进一步提升。报告显示,2021年,建设银行净利息收益率2.13%,同比下降0.06个百分点;在坚持让利实体经济的同时,通过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实现利息净收入6,054.20亿元,同比增长5.12%;非利息净收入1,592.86亿元,同比增长15.16%,其中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增长6.03%,代理业务、理财产品业务和托管及其他受托业务手续费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1.04%、19.11%和10.84%。

亮点二:

新规模 资产负债协调增长

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末,建设银行资产总额突破30万亿元,达到30.25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54%;负债总额27.64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37%;股东权益2.61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9.41%;每股净资产增厚至9.95元,较上年末增加0.89元。

在保持稳定增长的同时,建设银行资产负债结构持续优化。报告显示,建设银行发放贷款和垫款净额18.17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1.95%;吸收存款总额22.38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56%;金融投资7.64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9.95%。截至2021年末,建设银行的存贷比较上年末提升3.79个百分点;贷款、金融投资在资产中的占比分别较上年末提升2.36和0.55个百分点;存款在负债中的占比较上年末提升0.89个百分点。

亮点三:

新质量 风险管控扎实向好

优异的风险管控能力是建设银行的核心优势之一。2021年,建设银行持续完善新形势下全面主动智能的现代化风险管理体系,强化对重要风险类型和重点风险领域的预判、监测和分析,加大金融科技在客户评价、信贷管理和风险计量等领域的应用,风险管控前瞻性、主动性、有效性不断增强,在关键指标中得到全面体现。

报告显示,2021年末,建设银行不良贷款率1.42%,较上年末下降0.14个百分点;逾期贷款率0.94%,较上年末下降0.15个百分点;逾期、不良贷款负剪刀差896.10亿元,为行业最高水平,体现了建设银行严格审慎的风险分类标准。重要领域风险管控良好,房地产业贷款不良率1.85%,优于公司类贷款整体水平。风险抵补及风险缓冲能力进一步提升,拨备覆盖率239.96%,较上年末提高26.37个百分点;资本充足率17.85%,提高0.79个百分点。

亮点四:

住房租赁生态形成

国家明确“房住不炒”的基本定位和“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的宏伟目标,为房地产市场的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确立了方向。推动实现“租购并举”的住房市场格局,不仅有利于解决百姓住房难题,促进房价回归理性,防范化解经济金融风险,也为商业银行自身的转型发展带来了广阔空间。

2017年以来,建设银行率先提出住房租赁战略,推广“长住即安家”的理念,逐步形成了一套“平台+金融+机构+租赁产品和服务”四位一体的服务模式,在促进房屋回归居住本源的同时,实现了获客活客和综合服务能力的全面提升。

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末,建设银行搭建的住房租赁综合服务平台已覆盖全国96%的地级及以上行政区,为1.5万家企业、3,800万个人房东和租客提供阳光透明的交易平台;“CCB建融家园”长租社区已开业运营179个,实现智慧社区、公共服务、金融服务、创业服务等功能的全面融入,助力满足新市民、新青年的安居需求;对接全国主要城市超过300个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以专项贷款助力房源供给。2021年末,建设银行住房租赁贷款余额1,334.6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0.02%,为房地产相关业务的结构优化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动能。

亮点五:

普惠金融引领市场

建设银行秉持“科技、普惠、共享”的新金融理念,探索打造出以“批量化获客、精准化画像、自动化审批、智能化风控、综合化服务”为核心的数字普惠金融模式,不断丰富“小微快贷”“个人经营快贷”“裕农快贷”“交易快贷”产品体系,推动实现普惠金融业务高质量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末,建设银行普惠金融贷款余额1.87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1.60%;普惠金融贷款客户193.67万户,较上年末新增24.12万户;当年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4.16%,同比下降0.20个百分点;“建行惠懂你”APP认证企业639.60万户,较上年末新增194.73万户,授信金额9,899.00亿元,较上年末新增5,500.50亿元。

在业务规模保持良好增长的同时,建设银行“数字化、全流程、标准化”的普惠金融智能化风控管理体系效力凸显,相关贷款资产质量保持良好。通过数字化的精准投放和智能化的风险管控,综合普惠金融贷款在定向降准、税费减免、资本集约等方面的政策优势,建设银行已经探索出一条普惠金融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路径。

同时,建设银行把握国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历史性机遇,主动下沉服务重心,以新金融实践深耕“三农”金融服务的广阔蓝海。报告显示,2021年末,建设银行涉农贷款余额2.47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8.05%;建立“建行裕农通”普惠金融服务点51万个,覆盖全国80%的乡镇及行政村;构建“建行裕农通”乡村振兴综合服务平台,注册用户超200万户,累计发放贷款51.19亿元。

亮点六:

金融科技拓界赋能

信息时代的到来为商业银行转型发展开辟了新的维度,使得金融服务的精准触达、集约运营、智能风控和平台生态成为可能。四年前,建设银行率先将金融科技上升到战略高度,不断完善金融科技体制机制,大力强化金融科技资源和人才投入,以科技和数据驱动传统业务升级重构,重塑商业银行服务模式。报告显示,2021年,建设银行金融科技投入为235.76亿元,同比增长6.64%,占经营收入的3.08%;全年实施业务需求项8.6万个,较上年增长104.2%,全面促进业务发展和能力提升;截至2021年末,建设银行金融科技人员数量为15,121人,占集团人数的4.03%。

在金融科技的加持下,建设银行对内打造智慧金融,对外拓展平台生态。随着业务、数据、技术三大中台建设稳步推进,能力建设成效开始逐步释放。以手机银行、建行生活APP“双子星”企业级平台为核心、多渠道布局、企业级优先、特色化补充、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生态场景体系,逐步成为建设银行获客活客的重要阵地,长尾客户直营模式初步成型。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末,建设银行个人手机银行用户数4.17亿户,建行生活APP注册用户数突破3,400万户。建设银行还依托金融科技实力,助力各级政府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打造全事项、全流程、全覆盖、全场景应用的政务便民综合性服务平台。截至2021年末,建设银行累计与29个省级政府建立智慧政务合作关系,参与政务服务、监管平台及应用场景建设;平台注册用户超2亿户,累计业务办理量超25亿笔;“政融支付”场景不断丰富,上线便民缴费项目12,000余个,累计缴费金额突破1,000亿元。

建设银行致力于打造“最懂金融的科技集团”和“最懂科技的金融集团”,并研究制定了《中国建设银行金融科技战略规划(2021-2025年)》(TOP+2.0),对金融科技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进行总体部署,建设新基建,积蓄新动能,推进金融科技战略纵深发展。“十四五”期间,建设银行将持续加大金融科技资源投入,完善金融科技能力布局,培育金融科技生态,强化集团一体化融合和战略协同,激发集团创新活力,壮大科技人才队伍,以金融科技的高质量供给全面赋能集团高质量发展。

亮点七:

零售业务 大财富管理体系逐步构建

零售银行业务具有收益稳定、质量优良、资本集约等优势,是商业银行的“必争之地”,尤其考验客户关系和综合服务能力。建设银行秉持“服务大多数人而非少数人”的新金融理念,持续提升金融服务的普惠性、共享性和可触达性,围绕“客户主关系银行”定位,依托数字手段和金融科技,构建“分层、分群、分级”个人客户经营管理体系,开启大财富管理转型,打造个人金融新生态,零售业务经营效益显著。报告显示,2021年,建设银行个人银行业务实现利润总额2,147.09亿元,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在集团利润总额中占比56.74%;2021年末,建设银行境内个人贷款余额7.89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9.10%,保持第一大零售信贷银行地位。

良好的经营质效得益于“三大战略”拓维蓄势积累的坚实客户基础。截至2021年末,建设银行个人全量客户7.26亿人,个人客户金融资产超15万亿元;其中,投资理财客户较上年末增加2,205万人,增幅达17%;私人银行客户金融资产突破两万亿大关,达2.02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3.64%;信用卡客户1.05亿户,累计发卡量达1.47亿张。

在财富管理的供给端,建设银行在平稳有序做好存量理财业务经营整改的同时,积极把握市场机遇,持续推进集团资产管理新体系建设,加快资产管理业务模式转型与创新。报告显示,2021年末,建设银行理财产品规模2.37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63%;其中,净值型产品占比达92.25%,较上年末提升47.71个百分点;全年实现理财产品业务收入185.50亿元,同比增长19.11%。

亮点八:

对公业务 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末,建设银行公司机构客户846万户,较上年末增加85万户;单位人民币结算账户1,195.09万户,较上年末增加49.21万户;境内公司类贷款9.59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4.75%,为实体经济提供有效信贷支持。

在巩固基础设施领域传统优势的同时,建设银行着重加大了对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报告显示,2021年末,建设银行基础设施行业领域贷款余额5.07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6.91%,余额在公司类贷款中占比52.82%;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6,717.4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9.24%;民营企业贷款余额3.32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5.21%;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9,219.7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9.79%。

为加大对科技企业的支持力度,建设银行创新构建了“科技企业创新能力评价体系”,依托知识产权大数据对企业持续创新能力和发展能力进行评价,通过“技术流”评价体系将科技企业的知识产权数据转化为切切实实的金融资源。截至2021年末,建设银行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的贷款余额为8,653.70亿元。

建设银行持续增强参与国际竞争能力和全球化客户服务能力,全力推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末,建设银行商业银行类境外机构覆盖30个国家和地区,全年实现净利润75.24亿元,同比增长29.28%;2021年,建设银行贸易融资投放量达1.40万亿元,完成跨境人民币结算量2.67万亿元;B2B跨境智能撮合平台“建行全球撮合家”累计注册用户数超14万户。

亮点九:

绿色金融 积蓄可持续发展动能

国家明确碳达峰碳中和“30·60”目标,对经济社会低碳转型和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提出新的要求。建设银行持续强化环境与气候风险管控,加大绿色贷款投放力度,不断丰富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综合运用绿色债券、绿色租赁、绿色信托、绿色保险、绿色理财等金融工具,广泛支持和培育绿色产业,助力经济社会绿色转型。报告显示,2021年末,建设银行绿色贷款余额1.96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5.61%;减排二氧化碳12,509.58万吨;全年承销境内外绿色及可持续发展债券72笔,合计金额1,240.37亿元。

2021年,建设银行的明晟ESG评级保持A级,为国内银行业最好水平。这得益于建设银行秉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持续完善ESG管治架构,以新金融行动为核心,推出一系列战略举措,将ESG理念融入日常经营,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显示,2021年,建设银行成立环境、社会和治理推进委员会,统筹推进集团整体环境、社会和治理战略规划、部署及协调工作,并正式成为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TCFD)支持机构。

近年来,建设银行实施“三大战略”,推进新金融行动,致力于在服务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中把握新机遇,构建自身的“第二发展曲线”。其推动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有机统一的内涵,已经得到国际评级机构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责任编辑:格桑央珍

快搜西藏客户端

西藏窗口资讯门户

备案号:藏ICP备18000146号-6

西藏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