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下午,西藏自治区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试点总结会暨实地调查启动会在拉萨召开。
文物普查是重大国情国力调查,是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是我国时隔16年再次启动的文物普查,也是“十四五”时期最大规模的文物保护行动。记者从会上了解到,从4月11日起,西藏自治区普查办从七市(地)、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抽调21名业务骨干组成省级普查队,在拉萨市墨竹工卡县启动省级普查试点工作。
据介绍,省级普查试点工作组织有力,推进迅速,自治区、市、县三级联动,截至5月10日,墨竹工卡县试点工作基本完成实地调查,共调查登记不可移动文物点173处。其中,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复查文物点127处,调查2012年以来新发现文物点25处,此次调查新发现文物点21处。按照文物类别,173处不可移动文物点分为:古遗址类45处,古墓葬类35处,古建筑类57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1处,石窟寺及石刻25处,其他类10处。
此次省级普查试点工作通过实地调查、信息采集等全流程工作,对全面推进我区文物普查进行全过程预演,为进一步研判我区文物普查工作态势,提出工作建议,摸索普查经验,优化完善普查工作方案和组织保障提供实践支撑。
存在于西藏广袤大地上的大量文物和文化遗存,可以构筑出一部西藏与祖国关系的文物谱系,展现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千丝万缕的联系。文物普查的使命任务就是赓续中华文脉、坚定文化自信。西藏自治区文物局党组书记、副局长赵兴邦表示:“2024年5月至2025年5月为此次文物普查的实地调查阶段,可以说,我们正式进入了此次工作最重要、最关键的环节。特别要强调的是,我们不仅要完成全区4277处文物点的复核,也要对本地区做全覆盖调查,力争做到应查必查、应保尽保。”
此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西藏自治区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实地调查工作正式启动。
(快搜西藏记者 赵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