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才纳村第一书记拉珍正在炒菜。
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如今,曲水县才纳乡才纳村的群众,对这句话都有着这样一种感受:自从村里来了第一书记,无论是居住环境,还是个人收入,都有着明显的改变和提高。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曲水县才纳乡才纳村第一书记拉珍视群众为亲人,把帮扶村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她带着感情走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与贫困户商讨致富门路,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决实际困难,温暖了民心。帮助别人,快乐自己;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是拉珍帮扶的信仰,在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中,脚踏实地、一心为民,讲述着脱贫攻坚战中“授人以渔”的故事。
扶贫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太晚了,让厨师回去了,我们自己做饭。”11月12日傍晚19时,记者来到才纳村村委会,拉珍和同事们正在厨房里忙碌着。通过交谈,记者得知,厨师是才纳村本地村民,不仅负责每天的伙食,也负责村委会的卫生。拉珍心疼厨师的辛苦,每天的晚饭都是村委会的人自己动手做。
在生活中,拉珍心疼村民。在帮扶工作中,拉珍总是将细心和耐心放在贫困户身上,不断强化帮扶意识,健全工作机制,拓宽帮扶思路,落实帮扶项目,解决基层实际困难,坚持以解决贫困户就业难问题为重点,积极帮助他们寻找就业门路,拓宽就业渠道,切实帮助贫困户解决就业问题,为贫困户家庭增收脱贫创造良好的就业岗位。同时,拉珍将全心全意为群众办实事放在首要位置,想尽一切办法为群众排忧解难,时间长了,群众有什么困难都乐意找她。四季吉祥村村民拉珍,家中共5口人,因病、缺劳力及自身能力不足导致生活拮据。拉珍看在眼里,急在心上,跑前跑后,为这一家有劳力的人找工作,并积极协调、引导教育,通过为她儿子格桑达瓦承包一些小型建筑工程,不仅让她家年纯收入达7万元左右,更是让这个家庭有了新的希望,再也不用为生计发愁。
“我的耳朵和脚有残疾,以前一家人都是靠政府补助生活,从来没想过能靠自己赚钱。”村民拉珍说,自从有了村第一书记,她的思想开始慢慢转变,原来靠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比什么都强。
帮扶入微,坚定脱贫信心
“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村民的幸福就是我的责任。”这是拉珍在扶贫工作中的口头禅。要带领全体群众脱贫,她这个“第一书记”的担子重,但她满怀信心,因为在她身后有着和她一样满怀信心的全村群众,让她可以将这项工作做得更好。
才纳村村民拉姆扎西是个单亲妈妈,她自身腿脚不方便,还有一个女儿现就读于上海职业技术学校护理专业,家里曾困难得不行。在见到记者时,拉姆扎西让记者看家里最近新添置的家具。“你看这些家具都是新的,书记说最近还要给我买一张新的床呢。”拉姆扎西满怀感激地表示,女儿上学的路费和生活补贴书记都给解决了,现在日子越过越有盼头啦。现在,拉姆扎西每天都会去才纳健康产业园区工作,每天都有一百元的收入,她告诉记者:“我虽然腿脚不便,但我有干劲。”
路在脚下,责任上肩,拉珍始终坚信,扶贫事业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任务重大、使命光荣,时刻要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勇于担当的责任感、不负重托的使命感,以坚决战胜的勇气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