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经年,春秋九秩。7月1日,我们将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华诞。回望西藏和平解放以来的65年,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拉萨各族干部群众和全区人民一道,顽强拼搏、艰苦奋斗,从黑暗走向了光明,从专制走向了民主,从落后走向了进步,从贫穷走向了富裕,从封闭走向了开放,阔步走上了社会主义康庄大道,取得了短短几十年跨越上千年、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
回望过去,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给风雨如晦的旧西藏带来了光明,给贫穷落后的旧西藏带来了富强的希望,给涌动改革春潮的当代西藏带来发展的奇迹。历史雄辩地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社会主义新西藏,就没有西藏各族人民今天幸福美好的新生活。
在拉萨河畔的白堆村,一栋栋藏式小楼上悬挂的五星红旗迎风招展。高高扎起的马尾辫,标准的普通话,纯正的藏语,灿烂的笑容……记者眼中的德吉央宗,充满朝气和热情。问及白堆村的人口、耕地、人均收入、主要作物年产量等数据,德吉央宗如数家珍;谈及村里未来发展,德吉央宗思路清晰而明确。
2010年,德吉央宗大学毕业后通过招考,成为曲水县的一名“村官”。2011年,下派到白堆村任党支部副书记。到村不久,德吉央宗就赶上白堆村实施“安居工程提升改造及村容村貌整治工程”,涉及每家每户,事务庞杂琐碎。在3个多月时间里,她每天扎在村里,挨家挨户耐心地宣传政策、讲解细则……这一干就是5年多。如今,她担任白堆村党支部书记。
一个支部一面旗,一名党员一盏灯。旗帜引领方向、明灯照亮前途。如今,在拉萨的城市和乡村,像德吉央宗这样的“领头雁”不计其数,正是他们照亮了基层群众的生产生活,成为增收致富的“主心骨”和新希望。
拉萨作为首府城市,是全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历史文化“名城”、青藏高原“净城”、改革开放“新城”。近年来,拉萨市各级党组织坚持把加强基层党建作为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紧紧围绕陈全国书记对拉萨提出的“充分发挥首府城市首位度作用”和“在党的建设中发挥先锋作用”的要求,立足基层实际,重点从落实责任、健全组织、配强班子、带好队伍、加大投入、完善机制等方面入手,积极推动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投、政策往基层倾斜,有力促进了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水平的整体提升,各级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反对分裂、维护稳定、促进发展中充分发挥了坚强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为推动拉萨长足发展和长治久安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
今年以来,拉萨市积极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并着力把学习教育与推进驻村工作、“强党固基扶村”工作、精准脱贫、项目建设、产业发展、党风廉政建设等相结合,找准用好载体,确保学习教育与全市中心工作、重点工作同频共振、相得益彰。结合拉萨实际认真部署“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万家”宣讲、大力弘扬“老西藏精神”“两路精神”“三有四不怕”精神、“党员干部进村入户、结对认亲交朋友”、藏汉“双语”学习教育等系列活动,确保活动不虚不偏不空不走过场。同时,针对不同系统不同领域实际,扎实开展“树标杆,抓难点、抓亮点,比作风、比技能、比贡献,提高党建工作能力、提高维护稳定能力、提高促进发展能力、提高服务群众能力”活动,切实在全市形成“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拉萨市还深化拓展地级以上领导干部“进社区、察民情、找问题、办实事”活动、共产党员民族团结先锋活动、反腐倡廉警示教育活动等各类主题实践活动,不断增强全体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发挥好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伟大的时代孕育卓越的精神,卓越的精神铸就宏伟的事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开创拉萨市的党建工作新局面,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共产党员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重要战略思想和“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美丽西藏”的重要指示,始终坚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坚持党的治藏方略,坚持依法治藏、富民兴藏、长期建藏、凝聚人心、夯实基础,把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作为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把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作为工作的中心和重心,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树立和谐稳定、协调均衡、共享共建、绿色健康、创新开放的发展理念,坚定不移开展反分裂斗争,坚定不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坚定不移保障改善民生,坚定不移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确保国家安全和长治久安,确保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确保生态环境良好,确保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谱写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拉萨篇章。
本报记者 高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