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宣传贯彻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宣传标语:

1 .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 2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奋力推动新时代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 3 .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 抓好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 4.确保国家安全和长治久安 确保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确保 生态环境良好 确保边防巩固和边境安全 5.增强"四个意识" 坚定"四个自信" 做到"两个维护" 6.治国必治边 治边先稳藏 7.依法治藏 富民兴藏 长期建藏 凝聚人心 夯实基础 8.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9.保护好青藏高原生态是对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最大贡献 10.维护祖国统一 加强民族团结 建设美丽西藏 11.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12.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宗教观 13.增进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14.缺氧不缺精神 艰苦不怕吃苦 海拔高境界更高 15.党的光辉照边疆 边疆人民心向党 16.感恩党中央 感恩伟大祖国 感恩新时代 17.为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努力奋斗

服务大厅 |

西藏网上信访大厅

|

西藏党员教育网

|

违章查询

|

藏汉互译

|

就业招聘

|

社保办理

|

企业信用查询

|

更多

西藏网群 |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 中国西藏新闻网

西藏旅游信息网

西藏文化网

西藏气象

西藏教育考试网

|

拉萨

城关区

当雄县

堆龙德庆区

曲水县

墨竹工卡县

达孜区

尼木县

林周县

|

日喀则

桑珠孜区

亚东县

江孜县

白朗县

拉孜县

萨迦县

岗巴县

定结县

定日县

聂拉木县

康马县

仁布县

南木林县

谢通门县

吉隆县

昂仁县

萨嘎县

仲巴县

|

昌都

卡若区

江达县

贡觉县

类乌齐县

丁青县

察雅县

八宿县

左贡县

芒康县

洛隆县

边坝县

|

林芝

巴宜区

墨脱县

波密县

工布江达县

米林县

察隅县

朗县

|

山南

乃东区

错那县

扎囊县

贡嘎县

桑日县

琼结县

曲松县

措美县

洛扎县

加查县

隆子县

浪卡子县

|

那曲

色尼区

嘉黎县

比如县

聂荣县

安多县

申扎县

索县

班戈县

巴青县

尼玛县

双湖县

|

阿里

噶尔县

普兰县

札达县

日土县

革吉县

改则县

措勤县

www.souxz.cn
网站首页>自治区重要新闻
我区划分6大气候适宜性旅游区
2015年07月28日 07:28:47 来源:西藏商报
0

QQ截图20150727220006.jpg

西藏作为旅游胜地而闻名国内外,然而其旅游呈现出季节性变化的特征。为了更好地为游客提供服务,气象部门划分了6大气候适宜性区域,并用人体舒适度来表明旅游的舒适情况。人体舒适度包含了日照、气温、湿度、风等气候条件的综合指标,主要反映人在所处环境中身体感觉的舒适程度。

相关研究表明,受高原上空西风急流减弱影响,西藏大风日数、沙尘日数的减少趋势明显。气温明显升高、湿度增大、日照略增、平均风速减小,这些原因使得西藏的生物气温指标的变化均呈现显著增长趋势,各地的气候在向更为温暖和舒适的方向发展

按人体舒适度

划分6大旅游区域

西藏历史悠久,藏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民族风情独具特色,自然和人文景观众多,形成了西藏独具特色的旅游文化。受特殊地质作用和强烈构造活动的影响,西藏地区不仅形成了多姿多彩的山体、纵横交错的河流湖泊、陡峭险峻的峡谷、雄伟壮观的瀑布以及地热温泉等景观,而且还有其他地区很难见到的地质遗迹等景观。

随着全国经济水平的提高,旅游在西藏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得到提升。然而由于西藏海拔较高,空气稀薄,部分地区气候恶劣,很多游客不能适应,高原反应明显。对西藏旅游资源进行气候区域划分,对旅游景点进行适宜旅游季节分类,有利于旅行者制定合理的旅行计划,有助于推动西藏旅游事业更好发展。

用人体舒适度指数对旅游区进行气候评价,并按照各地气候适宜性的差异,可将西藏旅游资源划分为六个区域:Ⅰ区包括安多和南部边缘的部分地区,Ⅱ区主要为阿里北部和那曲地区大部,Ⅲ区包括阿里地区南部、昌都市大部分地区、日喀则市西南部,Ⅳ区涵盖沿江(雅鲁藏布江)一线的大部分地区,Ⅴ区主要是林芝市西部、昌都、八宿等地区,Ⅵ区为林芝市东南部。

西藏相对含氧量

呈现上升趋势

从人体舒适度来看,Ⅰ区舒适度时间较短,仅7、8月份气候适宜,其他月份均为较凉或很冷,年内最舒适的月份为7月,在区域划分上属于那曲中部和南部边缘的部分地区,旅游特色以草原为主。Ⅱ区6-9月份为冷舒适,其他月份较凉,年内最舒适的月份为8月,区域上属于阿里地区和那曲地区,旅游特色主要是众多的神山神湖和草原风光。Ⅲ区5-10月为冷舒适,其他月份较凉,年内最舒适的月份为7月,在区域上主要包括昌都的大部分地区、日喀则市西南部,旅游特色包括登山探险和原始森林风光。Ⅳ和Ⅴ区舒适度较长,除冬季(上年12月-2月)较凉快,其他时间段均为冷舒适,年内最为舒适的月份为5-9月。Ⅳ区在区域上涵盖了雅鲁藏布江一线东段和日喀则部分地区,旅游特色主要以藏传佛教文化为主。Ⅴ区主要是林芝市西部,旅游特色主要以雅鲁藏布大峡谷为主,辅以原始森林、湖泊和山峰。Ⅵ区全年均为舒适,其中以5-10月为最舒适,其他时间段为冷舒适,区域上属林芝市东部,旅游特色主要是森林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

这些年的研究数据表明,反映人体舒适度的重要参数之一,相对含氧量呈现了上升趋势,西藏的人体舒适度在上升。

西藏各地年平均相对含氧量呈现了自西向东递增的分布特征,相对含氧量最多的地区主要分布在西藏东部的林芝市、昌都中部地区以及山南的加查,相对含氧量为66%-75%,其中林芝市波密、墨脱和察隅在71%以上。阿里地区南部-日喀则-拉萨-山南一线的大部分地区间及那曲地区东部、昌都市的西北部和东南部相对含氧量为60%-64%,藏北一带以及南部边缘地区的相对含氧量最低,为55%-59%,从相对含氧量的变化趋势来看,西藏各地年平均含氧量约为60.62%,1981年-2010年西藏年相对含氧量有上升的趋势,线性趋势为0.03%/10年。相对含氧量最高的年份为2005年,年平均含氧量为60.72%,而最低值为1984年,年平均含氧量为60.50%。

从季节含氧量的变化趋势来看,西藏冬、春季相对含氧量较少,分别为57.58%和60.14%,多年来无明显变化,变化较为明显的季节是夏季和秋季。西藏夏季相对含氧量约为63.48%,1981-2010年相对含氧量表现为增多趋势,2000年夏季相对含氧量达到最大值,为63.69%。

大风、沙尘日数

减少趋势明显

由于海拔高,青藏高原地区的含氧量只有平原地区的60%左右(海拔4000m高度的含氧量只有平原地区的60%),随着海拔的上升,空气中的含氧量降低,人体肺内气体的氧分压也随之下降,血液中血红蛋白就不能被氧饱和,会出现血氧过少现象,使人体感到不适。

一般人们在高于1500m时身体开始出现不良反应,到3500m高度时高山反应明显增多,到6000m以上高度则行动和用脑都很困难,严重者可能丧失知觉,到海拔8500m时达到人体所能承受的临界极限。在高原地区旅游,空气含氧量的变化对人体影响很大。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西藏各地气候也发生了改变。相关研究表明,受高原上空西风急流减弱影响,西藏大风日数、沙尘日数的减少趋势明显。气温明显升高、湿度增大、日照略增、平均风速减小,这些原因使得西藏的生物气温指标的变化均呈现显著增长趋势,各地的气候在向更为温暖和舒适的方向发展,与1980-2009年相比,近5年Ⅳ区、Ⅴ区的气候适宜期延长了1-2个月。这些改变都将对西藏人民的生产生活以及旅游业等行业发展规划和布局产生一定的影响。

■新闻+

拉萨降雨量比往年减少了两成多

记者从自治区气象局气候中心了解到,今年我区降水与往年相比,多数地区呈现减少趋势。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拉萨与往年相比,降雨量比往年减少2.5成左右。

今年上半年,我区降水量在18.6~581.5毫米之间,日喀则中西部偏少3~6成,阿里地区西南部、聂拉木、浪卡子、比如、洛隆、林芝偏多3成。雨季开始期偏迟(6月20日进入雨季),尤其是到目前为止日喀则还没有进入雨季。入汛后,我区大部地区气温偏高,沿江一线平均降水量不足50毫米(偏少4成);东部地区降水偏多,林芝、类乌齐、昌都、洛隆等地日降水超过历史极值。4月下旬,拉萨市、山南地区主要农区气温偏低,降水偏多,春作物出苗受到不利影响;日喀则市大部农区气温偏低、降水偏多,影响春播进度,大面积播种时间较常年偏晚7~10天。入汛以来林芝市偏涝,日喀则市偏旱,其它农区前期有旱情,后期有所缓解,总体上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弊多于利。

进入6月后,林芝市阴雨寡照,不利于冬小麦的扬花授粉和籽粒灌浆;日喀则市降水偏少,气温偏高,不利于春作物有效分蘖的形成。

为了减轻旱灾的危害和影响,各级气象部门抓住有利时机,多次开展了火箭、高炮等人工增雨作业,上半年共组织开展人影地面作业35次,为增加雨水、缓解旱情发挥了积极作用。

责任编辑:许斯琦

快搜西藏客户端

西藏窗口资讯门户

备案号:藏ICP备18000146号-6

西藏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