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征程中,山南市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精心谋划并深入开展“培树文明向上新风 崇尚健康幸福生活”宣传教育活动,在全市范围内掀起了文明风尚传播的行动热潮。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开展主题宣讲1295场次,吸引15.3万余人次参与;开展系列主题实践活动1717场次,覆盖群众16.4万余人次 ,为城市文明注入强劲动力。
高位谋划、对标部署,夯实活动根基
将“培树文明向上新风 崇尚健康幸福生活”宣传教育活动作为筑牢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根基的关键举措,从市级领导到基层组织,层层压实责任,形成强大工作合力。市领导率先垂范,深入乡镇、村(社区)调研指导,市委宣传部主要领导召开专题会议,精准部署推动活动落地。县(区、市)委积极响应,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实施领导牵头机制,确保工作有序推进。
在工作推进过程中,各部门各司其职、协同配合。宣传部门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精心制定活动方案,举办启动仪式、召开部署推进会,全程指导督促;各牵头部门围绕移风易俗宣讲、文明交通等“十项活动”重点任务,细化举措,明确分工;工会、团委、妇联等社会组织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发挥自身优势,多点发力,推动活动走深走实。
突出主题、精准宣讲,凝聚思想共识
组织市委讲师团理论专家、相关单位业务骨干成立提纲编写专班,开展为期10天的专题调研,走访群众1500余人次,并广泛征求意见,最终形成高质量宣讲提纲,印制2000册藏汉双语版《宣讲提纲》,为宣讲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在宣讲队伍建设上,不仅充分发动1100余名农牧民骨干宣讲员,还吸纳专家学者、道德模范等各界人士加入。市家庭教育讲师团负责人卓玛、“全国自强模范”次仁宗巴、“全国人民满意公务员”格桑旦增等纷纷带头宣讲,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目前,已组建市级宣讲团1个、县级宣讲队12个。各县(区、市)也积极创新宣讲模式,培育宣讲品牌。琼结县琼结镇“文明新风宣讲团”采用“典型人物示范讲”等多种模式开展宣讲;错那市勒门巴民族乡“爱国守边”模范志愿服务队在巡边路上传递正能量;洛扎县“我与文明有约”、桑日县“桑日青稞小讲堂”等品牌活动精彩纷呈,以多元形式传递文明理念,激发群众参与热情。
创新载体、多管齐下,纵深推进开展
各牵头单位结合自身职能,创新方式方法,全力推进活动开展。市委社会工作部将移风易俗内容纳入村规民约,修订完善2899条;市公安局发布文明交通倡议,升级交通设施;市司法局开展分层普法宣传;市便民服务局开展手语培训、发放服务手册;市卫健委组织健康讲座和义诊;市市场监管局联合外卖平台,将文明餐桌标语印制在食安封签上;市电影发行放映站开展“宣讲 + 电影放映”活动;市妇联打造“阿佳讲堂”等线上课堂。
同时,市文明办围绕活动主题,将11个全国文明村镇设为示范点,涌现出乃东区嘎东团结新村“嘎东夜话”、曲松县白林村无烟示范村、措美县卓德村“群众参治+积分管理”、错那市勒村“护边志愿服务联盟”、错那市肖村“德育银行超市”等诸多创新经验,将乡风文明融入基层治理和群众生活,助力乡村振兴。市检察院在曲松县召开我市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检察工作现场会,总结推广基层创新实践经验。
广泛宣传、形成声势,营造良好氛围
制作刊播“文明新风”公益广告宣传短视频9个,在户外平台和移动端同步推送,进一步扩大活动社会知晓度和影响力。市级媒体开辟“培树文明向上新风 崇尚健康幸福生活”“文明新风尚 共筑新未来”专栏,累计刊播新闻稿件140余条,其中《文明新风拂面来 健康生活共追求》等10余条稿件被人民网、西藏日报、西藏电视台和“学习强国”西藏平台等采用。各级融媒体中心陆续推出“主播说文明”专题专栏,形成浓厚舆论氛围。洛扎县制作系列新媒体优秀作品,弘扬文明新风。
此外,山南市还开展“文明山南·与榜样同行”先进典型宣传展示活动,通过新媒体平台展示先进典型事迹,让榜样力量深入人心。制作印发《山南市民文明手册》9000册、文明新风宣传海报2.3万张,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提升干部群众文明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