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宣传贯彻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宣传标语:

1 .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 2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奋力推动新时代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 3 .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 抓好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 4.确保国家安全和长治久安 确保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确保 生态环境良好 确保边防巩固和边境安全 5.增强"四个意识" 坚定"四个自信" 做到"两个维护" 6.治国必治边 治边先稳藏 7.依法治藏 富民兴藏 长期建藏 凝聚人心 夯实基础 8.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9.保护好青藏高原生态是对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最大贡献 10.维护祖国统一 加强民族团结 建设美丽西藏 11.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12.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宗教观 13.增进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14.缺氧不缺精神 艰苦不怕吃苦 海拔高境界更高 15.党的光辉照边疆 边疆人民心向党 16.感恩党中央 感恩伟大祖国 感恩新时代 17.为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努力奋斗

服务大厅 |

西藏网上信访大厅

|

西藏党员教育网

|

违章查询

|

藏汉互译

|

就业招聘

|

社保办理

|

企业信用查询

|

更多

西藏网群 |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 中国西藏新闻网

西藏旅游信息网

西藏文化网

西藏气象

西藏教育考试网

|

拉萨

城关区

当雄县

堆龙德庆区

曲水县

墨竹工卡县

达孜区

尼木县

林周县

|

日喀则

桑珠孜区

亚东县

江孜县

白朗县

拉孜县

萨迦县

岗巴县

定结县

定日县

聂拉木县

康马县

仁布县

南木林县

谢通门县

吉隆县

昂仁县

萨嘎县

仲巴县

|

昌都

卡若区

江达县

贡觉县

类乌齐县

丁青县

察雅县

八宿县

左贡县

芒康县

洛隆县

边坝县

|

林芝

巴宜区

墨脱县

波密县

工布江达县

米林县

察隅县

朗县

|

山南

乃东区

错那县

扎囊县

贡嘎县

桑日县

琼结县

曲松县

措美县

洛扎县

加查县

隆子县

浪卡子县

|

那曲

色尼区

嘉黎县

比如县

聂荣县

安多县

申扎县

索县

班戈县

巴青县

尼玛县

双湖县

|

阿里

噶尔县

普兰县

札达县

日土县

革吉县

改则县

措勤县

www.souxz.cn
网站首页>昌都
昌都新农人:高原上的“菌”彩青春
2025-05-07 19:04:04    来源:昌都发布    阅读量:

Snipaste_2025-05-07_15-58-22.jpg

在青藏高原的东部,有一片充满生机与希望的土地——昌都。这里不仅有壮丽的山川、独特的文化,还有一群怀揣梦想的新农人,他们扎根高原,用智慧和汗水书写着关于“菌”的精彩故事,绽放着别样的青春光彩。

近日,记者走进西藏昌都市轩鸿实业有限公司食用菌种植基地,一幅生机勃勃的丰收画卷映入眼帘。由昌都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引种选育的本土羊肚菌,正迎来大规模采收季。大学毕业生扎西正通过视频直播,热情地向全国网友展示现场采摘的高原羊肚菌,并自豪地表示可以现场发货。基地负责人吴俊英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她笑着说:“这两天订单特别多,心情格外高兴。我们基地亩产达到1200斤,年均收入能有100万元左右呢!”  

昌都市平均海拔3500米,气候寒冷,昼夜温差大,却有着独特的农牧业优势。三年前,羊肚菌因其独特口感和丰富营养,在昌都市场需求日益增长。然而,本地羊肚菌资源有限,人工种植技术门槛高,市场长期供不应求。  

在昌都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助理农艺师魏秀娟正在进行野生菌菌种分离。她回忆道:“以前,羊肚菌栽培种都从区外购买,一亩地的菌种成本就要3500元左右。”昌都市农科所科研团队平均年龄仅35岁,且大多来自区外。为培育适合本地种植的优质菌种,2021年,团队借助昌都市财政投资750余万元新建的制种基地,联合天津、云南、青海等地科研机构共同研究。2023年11月,他们成功申请到自治区科技厅《适合高海拔地区食用菌品种选育及高效设施栽培技术的研究》课题。2024年3月,开始首批羊肚菌示范种植。  

看到记者,昌都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所长牛继平兴奋地说:“通过实验和推广,我们发现西藏在种植羊肚菌方面有天然优势,海拔高、昼夜温差大、低温期长,我们种出的最大羊肚菌达到35公分!”起初,昌都羊肚菌栽培种全靠外地购买,高昂的菌种成本、运输损耗和菌种适应性问题,成了产业发展的瓶颈制约。经过1000多个日夜的艰苦努力,终于筛选出“七妹”“d6”两种耐寒抗病菌种。魏秀娟欣慰地说:“经过不懈努力,我们实现了羊肚菌栽培菌种的本地生产,现在一亩地菌种成本节约了一半。”  

解决菌种问题后,科研人员又投身种植技术研发。他们发现羊肚菌最佳生长温度在8℃至15℃之间,经过无数次试验,研发出专用营养包和“智能控温大棚+菌肥改良”技术,有效盘活了高原冬季闲置大棚,提高了大棚利用率。  

为帮助当地群众和菌农掌握种植要领,牛继平经常带着同事到全市各个基地现场指导,耐心地说:“像撒青稞种子一样,撒均匀。”如今,昌都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的示范基地已扩展至5个,拥有100余个温室大棚。科研人员定期到各个示范试验基地,手把手传授种植技术。随着2025年反季节种植计划的推进,昌都羊肚菌有望实现全年供应。瓦约村村民加永森根在大棚里帮忙采收时,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一年下来每户收入能有两万多元,这对我们的生活帮助太大了。”  

目前,昌都市羊肚菌年产量可达75000斤鲜品,年收入达700多万元,带动3100余人致富。为进一步提升羊肚菌品质和产量,增强其抗逆性,团队计划联合更多科研院所建立菌种基因库,培育更优良的新品种。  

中午时分,满载菌箱的货车驶向318国道,村民们身处大棚,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中,智能喷淋系统在空中划出绚丽的彩虹。

从实验室到生产线,从单一种植到产业集群,羊肚菌宛如“高原精灵”,正逐步成为乡村振兴的“致富黑金”。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昌都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副所长贾强强满怀信心地说:“作为基层科技工作者,我们要聚焦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让科研的种子在雪域高原破土萌芽,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昌都融媒 梁侠 嘎松江措)

责任编辑:翁欣月

快搜西藏客户端

西藏窗口资讯门户

备案号:藏ICP备18000146号-6

西藏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