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宣传贯彻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宣传标语:

1 .深入学习贯彻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 2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奋力推动新时代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 3 .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 抓好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 4.确保国家安全和长治久安 确保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确保 生态环境良好 确保边防巩固和边境安全 5.增强"四个意识" 坚定"四个自信" 做到"两个维护" 6.治国必治边 治边先稳藏 7.依法治藏 富民兴藏 长期建藏 凝聚人心 夯实基础 8.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9.保护好青藏高原生态是对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最大贡献 10.维护祖国统一 加强民族团结 建设美丽西藏 11.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12.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宗教观 13.增进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14.缺氧不缺精神 艰苦不怕吃苦 海拔高境界更高 15.党的光辉照边疆 边疆人民心向党 16.感恩党中央 感恩伟大祖国 感恩新时代 17.为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努力奋斗

服务大厅 |

西藏网上信访大厅

|

西藏党员教育网

|

违章查询

|

藏汉互译

|

就业招聘

|

社保办理

|

企业信用查询

|

更多

西藏网群 |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 中国西藏新闻网

西藏旅游信息网

西藏文化网

西藏气象

西藏教育考试网

|

拉萨

城关区

当雄县

堆龙德庆区

曲水县

墨竹工卡县

达孜区

尼木县

林周县

|

日喀则

桑珠孜区

亚东县

江孜县

白朗县

拉孜县

萨迦县

岗巴县

定结县

定日县

聂拉木县

康马县

仁布县

南木林县

谢通门县

吉隆县

昂仁县

萨嘎县

仲巴县

|

昌都

卡若区

江达县

贡觉县

类乌齐县

丁青县

察雅县

八宿县

左贡县

芒康县

洛隆县

边坝县

|

林芝

巴宜区

墨脱县

波密县

工布江达县

米林县

察隅县

朗县

|

山南

乃东区

错那县

扎囊县

贡嘎县

桑日县

琼结县

曲松县

措美县

洛扎县

加查县

隆子县

浪卡子县

|

那曲

色尼区

嘉黎县

比如县

聂荣县

安多县

申扎县

索县

班戈县

巴青县

尼玛县

双湖县

|

阿里

噶尔县

普兰县

札达县

日土县

革吉县

改则县

措勤县

www.souxz.cn
网站首页>文化频道
氆氇编织传统技艺与现代的碰撞
2025-04-01 11:35:22    来源:西藏商报    阅读量:

雅鲁藏布江畔,一场变革正在上演。近年来,山南市扎囊县持续开展的以“氆氇之乡锦绣扎囊”为主题的群众性文艺活动成为西藏非遗发展历程中的关键节点。这是许许多多非遗传承人的坚守,是当地政府对于氆氇编织技艺的守护,是西藏非遗活化转型的生动缩影,它见证着非遗经济价值的提升与文化的传承发展。

民主改革66年来,西藏通过政策扶持、技术革新与市场驱动,让氆氇等传统技艺成功走出发展困境。据西藏统计年鉴2024数据显示,2023年山南市手工业总产值达3.2亿元,占西藏手工业总产值的26%,氆氇产业直接带动就业超5000人。而如今,山南市氆氇产业发展更为迅猛,2024年总产值达1.3亿元,在西藏手工业份额中占30.95%,带动就业人数达到7500人,相比2023年增长25%。

0.jpg

形式多样

传统与现代激情碰撞

2024年7月15日清晨,雅鲁藏布江悠悠流淌,江面上晨雾尚未完全消散,山南市扎囊县仿若被一层轻柔的薄纱覆盖,朦胧而宁静。空气中弥漫着羊毛的清新香气,丝丝缕缕,飘散在县城的每一条大街小巷。

在扎囊县的一个宁静小院里,施贡氆氇编织技艺传承人古桑罗布,正坐在那架陈旧却意义非凡的老织机前。这架织机,承载着他的记忆,每一道磨损的痕迹,都诉说着岁月的故事。古桑罗布神情专注,手指在毛线间灵动自如,将一缕精心染成“高原红”的羊毛线,精准无误地织入经纬之中。阳光透过晨雾的缝隙,洒落在他身上,照亮了他眼中对这份技艺的热爱与执着。

1.jpg

如今,山南的氆氇编织技艺正站在时代的转折点,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多元态势。从产业规模来看,氆氇产业不断拓展边界,实现了跨越式增长。2024年西藏统计年鉴数据显示,山南市手工业总产值显著提升,达到4.2亿元,其中氆氇产业表现格外亮眼,总产值达1.3亿元,在西藏手工业份额中占比30.95%。

氆氇产业的蓬勃发展,也为当地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带动就业人数持续攀升,2024年已达到7500人,相较于2023年增长了25%。这些数据直观地展现了氆氇产业在当地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也预示着其不可估量的发展潜力。

为推动氆氇编织技艺的传承与发扬,山南市扎囊县文化和旅游局积极作为,举办了以“氆氇之乡锦绣扎囊”为主题的群众性文艺活动,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和商家。

2.jpg

活动现场,时尚秀无疑是整个活动的最高潮。T台上,模特们身着由氆氇制成的时尚服装,步伐自信而优雅。这些服装巧妙地融合了传统氆氇的厚重质感与现代时尚元素,风格多样。有的设计简约大气,充满都市时尚感,将氆氇的质朴与现代剪裁的利落完美结合;有的则融入了浓郁的民族风情,以精美的藏族传统图案装饰,展现出独特的地域文化魅力。

扎囊县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邓鹏程感慨地说:“氆氇从藏袍原料蜕变为文化IP,是西藏非遗活化的缩影。”的确,如今的氆氇已不再仅仅是一种传统编织物,它承载着西藏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推动当地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更是西藏非遗走向世界的一张闪亮名片。

千年技艺

在历史长河中沉浮

走进扎囊县城,随处可见氆氇制成的衣服、包包等。各种展销会上,氆氇编织品更是不可或缺的展销物品。据《西藏通史·松赞干布篇》记载,公元641年文成公主入藏时,氆氇作为象征汉藏交融的重要聘礼,见证了各民族之间的友好往来。然而,时光流转,到了21世纪初,随着机械化生产的冲击,这项古老技艺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几乎被现代工业浪潮所淹没。、

3.jpg

山南市扎囊县凭借其独特的自然环境,成为了氆氇的发源地之一。扎囊县氆氇的原材料优质,经线采用棉线,也称棉纱,分白、黑、蓝三种,张力大、韧性强。纬线使用山南产的绵羊毛,多用绒毛和两型毛,毛质松软,为氆氇的高品质奠定了基础。

工艺独特,至今保持着纯手工编织的传统工艺,经洗毛、捻线、制作经线纬线、手工编织、整理等多道工序精心制作而成,每一道工序都蕴含着工匠们的精湛技艺和丰富经验。当记者拜访扎囊县当地老工匠时,他满脸自豪地介绍起扎囊氆氇:“咱们这扎囊氆氇,质地那叫一个厚实。它属于门幅窄小的全毛斜纹厚重型织物,总紧度比100%还大呢。在咱这高原上,到了冬天,寒风刺骨,披上氆氇,暖得很,保暖效果特别好!”

4.jpg

谈及氆氇的耐磨性能,他拿起一块氆氇,一边比划,一边说道:“你瞧,咱们织的氆氇,经密小、纬密大,经纱粗、纬纱细,经向紧度小、纬向紧度大。就因为这个独特的织法,扎囊氆氇可比普通毛织物耐穿多了,一件氆氇衣物,穿个好些年都不成问题!”说到扎囊氆氇在高原多变气候中的优势时,他表示,扎囊氆氇编织紧密,不仅防风,表面抗湿性能也好。碰上刮风下雨,或者空气潮湿的时候,披上它,就不用担心被湿气侵袭。

为了拓宽氆氇编织技艺的传承之路,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出台了一系列有力的政策措施。2019年实施的西藏非遗保护相关条例,明确规定对氆氇技艺传承人每月发放800元津贴。此外,山南市推出的“一户一工坊”计划,为家庭作坊提供3万元启动资金,帮助许多家庭工坊解决了资金难题,让氆氇编织技艺得以在家庭中延续和发展。在这些政策的扶持下,2024年扎囊县氆氇作坊数量回升至120家,古老的氆氇编织技艺迎来了新的生机与希望。

5.jpg

创新与突破

探寻非遗的现代转型

在技术革新的道路上,扎囊县从未停止探索的脚步。半自动仿手工织机的引入,为氆氇编织产业带来了初步变革,而如今,一些工坊开始尝试使用智能编织设备辅助生产。这些智能设备,能够精准控制编织的密度、图案,极大地提升了生产效率和产品的标准化程度。

在制作复杂图案的氆氇时,智能设备能够快速且精准地完成编织,不仅让传统图案保持了原有的韵味,还使其呈现得更加精美细致。而且,它还能根据不同订单需求,迅速调整编织参数,实现小批量、多样化生产,满足市场日益多样的个性化需求。

在设计领域,扎囊县的匠人们和设计师们大胆创新,除了将传统纹样与现代服装巧妙融合,还涌现出了一批融合现代生活场景的氆氇家居用品。将氆氇与现代简约风格相结合,设计出的氆氇沙发套、抱枕等,既保留了氆氇的独特质感和民族特色,又能与现代家居环境完美融合,为家居空间增添了一份别样的风情。

以氆氇为材质制作的灯具,灯罩采用半透明的氆氇面料,当灯光亮起,光线透过氆氇,营造出温馨且富有民族风情的氛围,让人们在享受现代生活便利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这些家居用品一经推出,便在市场上受到热烈欢迎,成为了氆氇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传播方面,扎囊县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多元化策略。线上,借助互联网平台的强大传播力,通过直播、短视频等方式,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展示氆氇编织技艺的魅力。线下,积极举办各类活动,在国内各大城市举办氆氇文化主题展览,通过展示氆氇的历史变迁、制作工艺以及精美的成品,让观众能够近距离感受氆氇文化的深厚底蕴,同时,还设置手工体验区,邀请观众亲自参与氆氇编织,增强互动性和体验感,让观众在实践中领略这门技艺的魅力。

在政策支持与市场创新的双重推动下,西藏非遗产业规模不断壮大。西藏自治区文化厅提供的数据显示,2024年西藏文创产值突破15亿元,同比增长40%,其中氆氇相关文创产品贡献显著。如今,氆氇手袋、氆氇饰品等产品成功进入欧洲市场,受到国际消费者的喜爱和追捧。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杨圣敏曾表示:“非遗活化的核心是让技艺产生经济价值。”扎囊县氆氇编织技艺的传承与创新,正是对这一观点的生动诠释。它通过技术革新、设计创新和传播创新,实现了传统技艺与现代市场的有效对接,不仅传承了优秀的民族文化,还创造了可观的经济价值,为西藏非遗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文/记者 旦增玉珍 图由扎囊县委宣传部提供

责任编辑:仓拉

快搜西藏客户端

西藏窗口资讯门户

备案号:藏ICP备18000146号-6

西藏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